当婚姻没了爱情,没了家的温暖,只剩下责任和多年的生活过的记忆与亲情,那么这样的婚姻该不该维持到底?
中国人的情况很特别,西欧的一夫一妻制是建立高度性自由的基础上,更准确地讲不是性自由而婚前选择的自由,他们从作学生的十五六起,开始交异性朋友,而且在他们的民俗文化里面,如果女儿长到十六岁时,还没有男孩子来约女孩子出去交际,父母是没面子的一件事。但是男孩子来叫女儿出去的时候就嘱咐他要按女儿什么时候安全地送回来。这就是文化差异。我们的国情要是这处年龄上这样,那是父母和学校坚决禁止的,那是早恋的禁地,不准踏入的。
然后呢,从十六岁起或者更年长一点起就与异性充分交往、了解,男孩子知道女孩子是什么,女孩子也知道男孩子是什么,不是彼此隔膜,只有一种朦胧而强烈的吸引,想交往吧,环境还不允许,只能偷偷摸摸,结果却并不怎么好。有的老实的男孩子,二十几岁了,女孩子的手还没拉过一次,你叫他怎么有成熟的心理去恋爱和结婚?
要了解一个,最好的办法不是看电影,不是请吃饭,不是一起散散步,而同居,可以说没有比同居更能了解一个人。一个人所有的细节,所有的习惯,包括晚上睡觉打不打不鼾,磨不磨牙。即便是一个很能装很能掩饰自己的缺点,半年的时间也足以看清一个的外在的细节与内心的所有的品质。上床是人的一种本能需要,而与要生活一辈子,其间还有很大的分别。因为上了床就跟他(她)结婚生子,然后为了孩子,为了维系这个家庭而忍耐下来,直到耄耋之年,棉乱了性子,夫妻想不中想得中已经一切都浮云了。中国这样的人有多少,中国这样的婚姻有多少,中国这样的家庭有多少?中国人的婚姻质量高么,你现在可以说句真话吧,因为不涉政治,天塌不下来。
因此,西方的一夫一妻制照搬到中国来是犯了不管三七二十一的教条主义。
之不所以说,不是要否认一夫一妻制是文明的,不是要主张今天中国人再回到三妻四妾的年代,那么,我主张的是什么呢?
婚姻的本来功用,我想应该是和自己相爱的人过一辈子,并将这个固定保护下来。哪一天不爱了,这个婚姻的功用其正面的作用就降到零了,如果再反目成仇,相互衔恨不已,那这个婚姻再维系下去就是错误的了,离婚的自由,其意义就在于此。
但是这是理论上,实际上有很多的中国人是怎么做的呢?将就着过,懒得离婚。不是因为懒,是因为不想活得太累。中国的孩子成长是没有社会保障,只全在家庭。家庭破裂了,最受伤害的是孩子。离婚了,会因此活得更累了。美国的离婚率是62.3%,这个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