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圈子,大声音!呼朋引伴网聚部落!
创建新部落?
天涯部落 > 三十以后 [我要发帖]
字体:
边距:
背景:
还原:
从云南回来,便思绪翻涌。在这一片贫瘠而富饶的高原地上,有很多动人的故事。或跌宕起伏,或一往情深,或唏嘘绵长。我们看这里的草,看这里的天,看这里高高的山川孕育的小数民族,他们的情怀如山淳朴,如水晶莹。在这里,保持了很多我们人类原生态的东西,原生态的爱,原生态的思维,原生态的习俗。走进这里,在某一刻中,我们走进了简单,走进了淳朴,走进了多情。 走进这里,有很多故事,每个故事最先从我们不同的称呼开始。在不同的称呼里我们转换着身份,在时光的交错里恍恍惚惚的感受着不一样的人生。当我们被呼作“骚哆哩”(女)和“猫哆哩”(男)是在傣族的家里,在西双版纳里。“骚哆哩”你好骚哦,是称你好漂亮哦;“猫哆哩”你要把肚子干大啊,是让你吃饭吃饱饱;要是喝酒干杯,在这里叫“鸡巴多”。是不是有点晕噢。传说中的西双版纳是孔雀和大象的故乡呵。在这里,确实有美丽的孔雀,还有很多关于美丽的孔雀的传说和人物,比如杨丽萍,但杨丽萍是白族人。不过,这也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这里是孔雀的故乡,和到处都是跳孔雀舞的人,以及她们特别纤细的腰肢。当她们扭动着纤细的腰肢在水里狂欢泼水的时候,该是怎样的热情和风情啊。还有那金色纤细的腰肢骑上笨重的大象时,又会是怎样的一种强烈的对比。 翻过一座山,我们被称作阿木(女)和阿力(男)走进的是哈尼族,哈尼族崇尚黑色。以黑为美,以肥为美。他们崇尚黑而壮,所以他们的衣服基本是黑色。中间只点缀少许其他色彩。黝黑的皮肤下是健康,也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需要。在这里,他们的裙子曾经是短短的,当他们劳作的时候,他们的屁股就被晒黑,所以当她们被选做媳妇的时候,很多人会专门去看那屁股是不是又黑又肥大。从而以为美,从而以为勤劳。 同样以黑以胖为美的还有纳西族,我们在这里被称作胖金妹(女)和胖金哥(男)。这是一个神奇而专情的民族。在这里,他们有自己的文字,东巴文字和哥巴文。他们和他们的大多数人一样,信仰小藏传佛教,或者东巴教。听说纳西族的女人是最勤劳的,也是最宠爱他们的男人的。在田里干活的基本是女人,而男人基本是洗衣做饭带小孩。有一个传说,说一个纳西族的女人天没亮就背着篓爬上高高的玉龙雪山。然后一个外国的家伙看见这个篓里居然冒着烟,就赶紧上前去浇了一大水儿。那个纳西族的女人就转过头来莫名其妙地看着这个男人,这个男人还是害怕里面着火,于是赶紧掀开那竹蒌的盖,结果发现是一个男人在里面抽水烟。哈哈。呆了吧。不晓得是真是假,但是用这个传说来传递女人对男人的宠爱,还是很准确的。但是,这样的结果就是,这些非常爱喝酒的胖金哥们飞了。纳西族女人最苦最累最勤劳最是披星戴月,却也是最不能留住男人的女人。可怜噢。 但我很难想象,就是这样一个勤劳艰苦的民族,却有一个浪漫的情结,就是酷爱殉情。当殉情成为一种风俗,当爱成为一种热烈的时候,不知道是该感慨还是该唏嘘。这一个崇尚爱情自由的民族,用自己的生命来诉说自己热烈的爱情的时候,我真有点想流泪。你要知道,一个人死容易,但是找一个人和你一起死不容易。该不该死呢,我其实不知道。我只知道,在我面前的这个导游,她性格爽朗,她没有弯弯的肠子,没有隐晦的心思,她用她的个性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小数民族的个性。她说她的父母当年就是一起殉情的,但是在殉情的路上被救了下来,才有了她。他们从小就是一整家人在一起,非常注重孝道。是的,这里的人都非常注重这样的一种亲情以及孝道,从没流失,也从不掩盖。 走进基诺山寨,我们的名字又变了,女的叫米锅,男的叫?锅(忘记了)。基诺族就是“舅舅的后代”。这里仍然保留了很多的原始风俗。女性在这里比较优越。他们尊崇“鼓”,因为在他们民族的传说中,是一个母亲将一对儿女藏到了鼓里,然后这对兄妹得以生存,最后这对亲生兄妹便结婚生育孩子,于是他们的子女便是舅舅的子女。所以基诺族就是““尊敬舅舅的民族”。在这里,没有舅舅的允许,男女是不可以结婚的。而且男女在16,14岁后就可同居,男方到女方家居住三年,在这三年内男方要为女方做很多苦力,如果女方后来不喜欢男的了,男方就必须走。如果他们生育下的孩子,可以给舅舅抚养。如果合意了就结婚,但假若这家没有舅舅,就得想法子认一个才能行婚礼。听说这里的男人五六岁后就要出家做和尚,就像美国人服兵役一样普通。然后才是到女方家里做苦力,扫地,割胶,摘宾榔……正常生活带孩子等等。在这里,女方是撑起了整个家。 走出西双版纳,来到大理,在美丽的点苍山下,宽阔的洱海边,在这个崇尚风花雪月并有着各种传说的飘渺峰下,我们看到了蓝瓦白墙中国画的民居。他们充满了诗情画意。在这里生活着一个很懂生活的民族。叫白族。在白族里,我们被叫作金花与阿鹏哥。阿鹏是一种鸟,代表勇猛,从而赋予给了男子。金花是美的,最早的我们晓得这个称呼的是从《五朵金花》中知道。白族人崇尚白色,他们的服装很美,异彩纷呈。而且,他们是很懂生活的一个民族。这里的女人很美,是被誉为这里的小数民族中最懂生活的女人。他们的衣服总是干干净净,而且他们很会做菜。所以他们的男人很爱她们。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回家。这是白族人的特点。而白族男人是男女当家各不同。一家中可男人作主,也可是女人做主。如何区分,就看他们美丽的房子下是凤在上还是凤在下。他们崇尚貔貅,貔貅常在房子当中作为招财镇宅之物。 白族婀娜而多情。白族少女戴的帽子被称为“风花雪月”,风是指大理下关的风,花是指上关的花,雪是指苍山的雪,月是指洱海的月。在各式民居中也有体现。在这美丽的苍山脚下,白族的传说与纳西族一样浪漫美丽,却少了那份沉重。白族崇尚白色,那白色是蓝天的白,白云的白。陈凯哥执导的《望夫云》就是讲这样一个美丽的故事。一个公主与一个猎人的凄美故事,有若祝英台与粱山伯,一样的坚贞,一样的不屈,一样的热烈,一样的执迷不悔。不同的是,梁祝化蝶了,公主却是变云了,美丽的白云去吹开洱海的水,水里有他的丈夫……当有了这么一个传说,你在看天上那白白的云,白白的云,便不再是简单的白白的云。她是公主啊,她是爱,她有情啊。 这个有着“五朵金花”,有着“杨丽萍”,有着“望夫云”的地方,还有着如扇乳,三道茶,雕梅等等各色美食的便是白族。一个美丽的懂生活的民族。 白族之后是穿着火红裙子的彝族。这个非常崇尚火把节的民族把我们称作“阿诗玛”与“阿黑哥”。 “阿诗玛”仍然有一个非常动人的传说,仍然一样的多情而专情。 虽然这次没去香格里拉和泸沽湖,但是生长在那里的“男不婚女不嫁的”把女人称为“阿夏”,男人称为“阿注”的摩梭人,是最值得去看的。这个梦中的女儿国,是不是也如他们一样多情呢? 这里有很多很多民族,数不过来,看不过来。但是他们都有共同的特点,就是多情,专注而又耿直。那正是我所向往的,那正是我所希望的。当我厌恶了这里的人的弯弯的肠子后,来到这片神奇充满花香四季如春的土地时,我的血液不再平静。 我望着那天,那云,那山,那水。我便常常想,假若我生在草原里,我便是那骑马的女子;假如我生在战火飞扬的年代,我必是那扛抢的女人里。但是,如今我生长在一堆有着弯弯肠子的人堆里,我便跟着也有了弯弯的肠子。实非我意。 ----2012.10.8.
请遵守天涯社区公约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