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部落

小圈子,大声音!呼朋引伴网聚部落!

创建新部落?

寻钱记(暗访十年前传:距离我们最近的那段历史)

楼主:孤灯书生 时间:2013-09-02 14:43:23 点击:10492 回复:495
脱水模式给他打赏只看楼主 阅读设置
上页12345下页 到页 确定
  【1】

  十年前的我,是一名小职员,谨小慎微,唯唯诺诺,压抑着自己所有的欲望和激情,一心想着向上爬。十年后的我,是一名暗访记者,阅尽人间沧桑,遍尝世态炎凉,生活的苦难将我锤炼成了一块坚硬顽石,再也没有什么能够让我轻易动心。
  这一切改变,都源于十年前的那件往事。

  十年前的那个夏天,天气异常炎热,我独自走在城市热气蒸腾的街道上,心中充满了无限的痛苦和忧伤。正午的阳光像无数把小刀,在一刀又一刀地割裂着我裸露的皮肤,然而我浑然不觉。汗水像溪流一样从额头流到脸颊,又从脸颊流到脖颈,黏湿了我的衣衫,而我依旧浑然不觉。我的双脚踩着已经被晒得松软的柏油路面,一步一步艰难地走向小巷深处的一家小旅社。在那家散发着馊味和臭味的小旅社里,身患重病的父亲正躺在一动就咯吱吱作响的床板上,等我回来。
  正午的阳光燃烧很旺,而我的心中却冰冷彻骨。
  我手中捏着一张刚刚从医院取出的化验单,化验单上写着父亲身患癌症,医生建议在两个月内凑够五万元,进行化疗放疗。否则,父亲活不过半年。
  我不敢把这个消息告诉父亲。当农民的父亲今天早晨在医院检查身体的时候,还天真地认为在省城的大医院里开上几包药,回家吃吃,病情就会好转。我也不敢把急需五万元的消息告诉父亲,父亲劳碌一年,全家收入也不足一千元,而我当时每月的工资也仅有五百元。
  我必须在两个月内寻到五万元,可是我们家都是穷亲戚,都是和父亲一样勤劳而不能致富的农民,我到哪里才能尽快找到五万元?那时候,报纸上电视上天天叫喊勤劳致富,而同村的乡亲们年年勤劳,却没有一家致富。倒是背着手臂游手好闲的村干部们一起奔跑在快速致富的道路上。
  没有五万元,就没有父亲了。我真切地感觉到,我在和时间赛跑,要从死神的手中夺回父亲。
楼主孤灯书生 时间:2013-09-02 14:44:53
  【2】

  我走进小旅社,旅社里一片寂静。沿着锈迹斑斑的铁制楼梯,撩起沾满污垢的残破门帘,我走进了房间里。房间里,一台摆放在木桌上的小电扇努力地吹着,吱吱呜呜地叫着,然而房间里还是热如蒸笼,父亲躺在床板上,像躺在水泊中一样,他身上的衣服和身下的床单全都湿透了。
  父亲一直没有睡觉,他一直用右手努力扳着左肩,左肩的肩胛骨后,长出了一块骨肉瘤,疼得他寝食难安。好几个夜晚,我听见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但就是忍住一声不吭。这块骨肉瘤已经长了一年,此前的父亲因为舍不得花钱,硬是让这块肉瘤从黄豆大长成了拳头大,从良性转成了恶性。后来,在他实在疼痛难忍的时候,才很不情愿地跟着我来省城的大医院看病。
  父亲看到我走进来,就问:“化验结果出来了?”
  我说:“出来了。”
  父亲又问:“没事吧?”
  我咬紧牙关,眼睛不敢看父亲,竭力不让自己哭出声来。我看着墙角,勉强点点头。
  父亲说:“我知道自己没事。”然后,我听到他忧伤地说:“唉,可惜了今天早晨那个老汉。”
  我知道父亲说的是什么事情,说的是哪个老汉。今天早晨,我带着父亲去门诊楼骨科看病,排在父亲前面的是一个来自秦岭山区的老头,多年的辛勤劳作,让老头又黑又瘦,腰身佝偻,一幅苦大仇深的模样。父亲和他攀谈,得知陪同他前来看病的,是儿子和女婿两个人,都是老实巴交的青年农民。
  医生看了老头的化验报告后,就毫不客气地给老头说:“你的病能治,但是要花钱。”
  老头满不在乎地说:“花钱就花钱,到医院就是来花钱的……能花多钱?”
  医生说:“两万元。”
  老头说:“啥?两万元?算了,我不看病,还不如叫我死了。”
  老头从椅子上站起来的时候,一下子挺直了腰身,他和父亲郑重其事地握握手,然后大踏步地走了出去。我看到父亲的眼角有了泪光。
  父亲得知自己“没事了”,他想念那个因为看不起病而回家等死的好哥们。
  父亲不知道我也给他看不起病,他可能也要回家等死。
楼主孤灯书生 时间:2013-09-02 14:45:24
  【3】

  那天黄昏,我独自走出小旅社,沿着城中村逼仄酸臭的街巷漫无目的地走着。这时候,城中村终于有了一丝凉气,家家的店铺里吐出了一个个耷拉着拖鞋的人,他们手抓啤酒,光着膀子,大声谈笑,看起来每个人都生活得很快乐。
  这座城市里,只有我满怀忧伤。
  我在城中村一直溜达到了夜半,然后又回到了那家小旅社前。小旅社门口堆放着码得整整齐齐的砖块。我捡了一块,坐在地上,然后一根接一根地抽烟,心中充满了无限忧伤和无奈。
  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发现父亲站在了我的面前,他依然用右手努力扳着左肩后的那块骨肉瘤,用以减轻疼痛。路灯光照着他高大的身影,他高大的身影覆盖了坐在地上的我。
  父亲捡起一块砖头,默默地坐在我的身边。
  我觉得我和父亲距离很近很近,我似乎和父亲有很多很多话要说,但是又不知道该说什么。
  我给父亲点着了一根香烟,然后又给自己点着了一根。我听见昏黄的路灯光下,父亲长长地吸了一口,烟雾像石块一样滚过他的喉咙,发出了咕的一声。
  夜半的城中村渐渐宁静,街巷里再没有了行人,只有我们父子两人枯坐着。

  似乎过了很久,父亲说:“我们家以前不在现在的山区,以前在关中平原的东府。”
  我嗯了一声,这段往事我知道,还在我很小的时候,村庄的人都叫我们移民,移民是一个带有蔑视的称呼。我上学的时候,经常受到本地孩子的欺负,只因为我家是从外地搬迁而来的移民。
  父亲接着说:“那一年,苏联专家要在河南修建黄河水电站,要求关中平原的几十万人搬迁,我们家就在搬迁的行列里。”
  我说:“我知道,那时候要修的是河南三门峡水电站,政府让三门峡上游的陕西大荔、平民、朝邑三个县的人都搬迁,最远的搬到了宁夏新疆,最近的搬到了陕北陕南,我们从平原上的好地方,搬到了山沟沟里的烂地方。后来,水电站也没有修,苏联专家回国了,中苏关系破裂了,而我们却没有及时回迁。一直过了三十年,才陆陆续续有人回到了陕西大荔县。”
  父亲说:“那一年,我们家里遇到很多倒霉的事情。开春的时候,你大伯父从南山砍柴回来,喝了一瓢凉水,就开始拉肚子,拉了一个月,也没有钱看医生,最后死了。你小姑刚刚出生,你奶奶就大出血,也去世了。”
  我惊讶地问:“我还有大伯父?还有小姑?怎么以前从没有听你说过?”
  父亲说:“这都是伤心事,以前不愿意提起这些事。”
  父亲狠狠地吸了一口烟,接着说:“我们家搬迁的那一年,你小姑只有半岁,是你爷爷用小米汤喂养的。现在要搬迁上路了,谁也不知道要走多远,要搬到哪里。”
  我静静地听着,想着祖辈父辈受过的磨难,心中更加忧伤。
  父亲接着说:“你爷爷挑着担子,担子的一头放着你小姑,另一头放着家当,我们家所有的家当只有一个箩筐。走了两天,走到了一座村庄口,村庄口有两棵大杨树。因为不能埋锅造饭,你小姑饿得哇哇大哭,你爷爷只好把你小姑寄居在这座村子的一户人家里,然后,你爷爷带着你二伯父、我、你叔叔继续上路。走了三天三夜,来到了深山里。深山里有一座小村庄,只有三户人家。村庄口有一座破寺庙,早就荒废了,我们一家人就住在那座破庙里。”
  我听来没有听到父亲讲过这些,也从来不知道我们家的经历会这么艰苦,我问:“后来呢?”
  父亲说:“全家在破庙里安顿好后,你爷爷就下山去寻找那户人家,想把你小姑接回来。可是,找到那座有着两棵大杨树的村庄,却发现村庄里空无一人,他们也搬迁了。”
  我问:“他们搬到了哪里?小姑找到了吗?”
  父亲的声音有些哽咽,他说:“不知道搬到哪里。你爷爷找了三年,后来我也找了很多年,都没有找到你小姑。”
  我问:“我爷爷后来呢?”
  父亲说:“我们家搬到山区,仅仅过了三年,就遇到了大年馑。那时候还要天天学文件。有一次,你爷爷让我代替他去大队部开会。开会的人都饿得七倒八歪,榆树皮都被人剥光吃了,地上的野草也被人煮着吃了。晚上,我开会完回家,就看到你爷爷饿死在炕上。”
  我黯然落泪。
  父亲突然说:“和你爷爷比起来,我已经非常幸福了。你爷爷到死都没有吃饱过一顿饭,最后还被饿死了。这些年分了地,我顿顿都能吃饱,已经非常满足了。”
楼主孤灯书生 时间:2013-09-02 14:45:48
  【4】

  那时候的我感觉非常迟钝,不明白为什么在这个异乡的午夜,父亲突然会对我说这些。直到父亲向我交代家中的债务,我才似有所悟。
  还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我们家买了一头小牛犊,当时花费了1500元,那也是我们家十多年来唯一值钱的家当,买牛犊的钱全部是借的。这么多年过去了,小牛犊长成了大犍牛,而父亲还有500元的债务没有偿还。
  父亲似乎自言自语地说:“那些钱都是借村里乡亲的,大家日子都不好过,一定要想办法归还。”
  我望着昏黄路灯光下的父亲,突然想到父亲是不是知道了他的病情。
  父亲说:“人活多少是够数?在世能够享受几天太平日子,能够吃几年饱饭,就不枉来世上一趟。”

  我们正在交谈,突然听到小旅社里传来了一片压低声音的哭声。两个中年男人抬着一副简易担架,两个中年妇女护在担架两边,边走边抹泪。父亲和一个抬担架的男子打招呼,他抹了一把脸上额头的汗水,对父亲说:“没得办法,没得办法,赶紧回家。”
  西北民间有个传说,濒死的人不能死在外面,否则会成为孤魂野鬼。
  担架从巷口消失了,父亲告诉我说,那些人来自关中西府,担架上躺的是老人,抬担架的是老人的两个儿子,其中一个做生意,他们在省城花光了所有的钱,还是不能救治病危的父亲,医院赶他们出院,他们只好搬到了小旅社里。在小旅社里呆了没有几天,就只能回老家等死了。
  父亲看着我说:“我们明天也回家。”
  我咬着牙说:“我想办法也要给你把病治好。”
  父亲平静地说:“不叫我娃花冤枉钱了。你晌午一回来,我就知道咋回事了。人家那么多有钱人,都把病看不好,我们甭花钱了。人活多少是够数?我看着你大学毕业了,参加工作了,也能放下心了。”
  父亲大踏步走进小旅社,我怀着一颗悲怆的心,跟在后面。
  那天晚上,我彻夜未眠,愤恨自己不是有钱人,没有五万元给父亲治疗疾病。那天晚上,父亲睡的很香,我听到他拉着轻微的鼾声。

  黎明时分,我曚昽睡去,醒来的时候,已经日上三竿,我躺在床上,看到父亲把行李收拾好了,扳着左边的肩膀,坐在床边,父亲的眼睛里满是忧伤和无奈,那种眼神让我心碎。
  父亲看到我醒来了,对着我笑着,眼睛里的那种忧伤和无奈一扫而光,又恢复了平常的坚定和刚毅。
  我默默地爬起来,搀扶着父亲走下生锈的楼梯,离开了城中村的这家小旅社,走向长途汽车站。我心中痛苦到了极点,没得办法,没得办法。

  中午时分,我们登上了长途汽车,一步步驶离了省城。
  我坐在长途汽车里,回头看着渐离渐远的高楼大厦,心中发狠说:“我一定会回来的,我一定要寻找到五万元。”
  此后,我的生活中只剩下了一个内容:寻钱。
  不惜一切代价,我要寻到五万元,从死神手中抢回父亲。
作者 :__花无心__ 时间:2013-09-02 17:27:21
  又见书生现身,呵呵,无心强帖留名!
作者 :张漠 时间:2013-09-02 17:54:15
  关注,留贴!
作者 :wakeuporliedown 时间:2013-09-02 18:50:35
  书生,等着看你这里更新了!
楼主孤灯书生 时间:2013-09-03 09:51:08
  【5】

  回来县城后,我开始了四处借贷,然而,我们家没有一个富亲戚,每个亲戚家倾其所有,也拿不出一千元。而我的朋友圈子里,要么是郁郁不得志的小职员,要么是神神叨叨的文学青年,每个人不但生活不如意,而且存款单上的数字也少得可怜。
  寻不到钱,我只好又回到单位上班,边过着朝九晚五,一成不变的生活,边挖空心思,绞尽脑汁想着怎么才能尽快寻到五万元。

  有一天,我在办公大楼门口遇到了我们单位的出纳,他问我有没有事情干,我说暂时没事,他说:“跟我去银行一趟,我要取钱。”
  出纳是一个极为干瘦的中年人,在办公室里素以喜欢说黄色笑话而著称,让人看起来平易近人,所以大家都喜欢和他来往。我跟着他来到银行,他一下子提取了二十万元的现金。
  我问:“怎么取这么多钱?”
  他说:“林经理结束了挂职锻炼,要回去了,我们要派人送他。”
  林经理是来我们这里考察,并准备投资的,在我们工厂担任了三个月的副经理,他本来是福建闽侯县一家工厂的厂长助理。为了能够招到这个大商户,我们这里倾尽所有,为他服务。

  当时,我问出纳:“坐飞机从陕西到福建,也不过上千元钱的机票,怎么就要花费二十万元。”
  出纳说:“他们不坐飞机,开专车去福建。”
  我说:“这一路上,开车要开几天几夜,多辛苦,哪里有坐飞机方便舒服?”
  出纳笑着说:“这你就不懂了,他们这一路上游山玩水,走到哪里,玩到哪里,反正是公款消费,有这二十万,就够他们一路花费了。再说,林经理玩得高兴了,回去就会说我们的好话,在我们这里建个工厂,以后的钱可不仅仅二十万啊。”
  二十万元,这是我们县二百户农民一年的收入;二十万元,足以挽回医院里那个秦岭山农民十次性命。而现在,他们舍近求远,舍快求慢,要把这二十万撒在陕西到福建的柏油路面上。
  我问出纳:“公司账面上还有多少钱?能不能借给我五万元?”
  出纳说:“账面上肯定有钱,但是这些钱做不了主,你要给沈主任说。”
  沈主任是财务室,是我们的财神爷。他每隔几个月,就要装病一次,住在医院里,工厂的钱就大把大把流入了他的腰包。他天生斜视,面孔扭曲,形象可怖。你站在他的面前,当他看你的时候,其实没有看你;当他不看你的时候,其实是在看你。那时候,我们在背后最爱说的一句话是“眼斜心不正”。

  回到办公室,我径直去找沈主任,说明了自己家的情况。
  沈主任点燃了一颗中华烟,将一双穿着鳄鱼皮鞋的脚放在了桌面上,对着我似看非看地,慢条斯理地说:“今年我们单位财政紧张,经理在大会小会上都说要紧缩财政,勒紧裤带过日子,我们的钱很不宽裕。我对你的遭遇非常同情,可是也没有办法,你再找找别人吧。”
  我非常愤怒地走出了沈主任的办公室,心中充满了无限凄凉。
楼主孤灯书生 时间:2013-09-03 09:51:36
  @__花无心__ 4楼 2013-09-02 17:27:21
  又见书生现身,呵呵,无心强帖留名!
  -----------------------------
  谢谢无心童鞋夸奖。
楼主孤灯书生 时间:2013-09-03 09:51:59
  @张漠 5楼 2013-09-02 17:54:15
  关注,留贴!
  -----------------------------
  谢谢,请多多指导。
楼主孤灯书生 时间:2013-09-03 09:52:25
  @wakeuporliedown 6楼 2013-09-02 18:50:35
  书生,等着看你这里更新了!
  -----------------------------
  谢谢,一定多多更新。
楼主孤灯书生 时间:2013-09-03 09:53:18
  【6】

  周末的时候,我坐上了回家的长途汽车。我家在一个国家级贫困县,而我在一个所谓的经济明星县工作。这个经济明星县,是县委书记大刮浮夸风的结果。我所工作的这个县,和我的家乡一样,也处于山区,不但没有工业,连农业也非常薄弱,贫瘠的土地上广种薄收,农民一年忙到头,也仅能吃饱饭而已。然而,在向上级的汇报材料中,县委书记大肆吹嘘GDP,上面也不来人调查,就将我工作的这个县命名为经济明星县。成为经济明星县后,每年要向国家缴纳8000万元。一个小小的贫困县哪里有这么多钱给国家上缴?然而为了保住经济明星县的荣誉,县委书记把收费任务摊牌下去,每个乡镇和每个创收部门,都要不惜一切代价,完成收费任务。在当年的收费动员会议上,县委书记挥舞着手臂狂喊:“交票子,保帽子;不交票子,拿走帽子。”于是,收费大军们像鬼子进村一样,上房揭瓦,槽头牵牛,全县每个村庄都鸡飞狗跳,农民把自己手中仅有的一点余粮也被迫拿去卖了,缴纳各种巧立名目的摊派收费。
  当时,有一个乡长因为没有按时完成任务,头上的乌纱帽立即就被拿走了。县委书记的权力太大了,他对全县所有干部都有生杀予夺的大权,他就是一个土皇帝,只手遮天,为所欲为,三宫六院,妻妾成群,他甚至都敢在天子脚下的京城里把国家工作人员强行抓走。
  成为经济明星县两年后,县委书记升为市长,后来此人还升为了省部级干部,现在已经退休了。听说全家都移民到他经常在会议上痛骂的万恶的资本主义国家去了。
  这是毛时代大跃进大刮浮夸风的翻版。
  经济明星县,让全县百姓苦不堪言。

  因为没有在家乡的县城工作,所以以前我很少回家。而现在父亲身患重症,我一到周末,赶快坐车回家。
  下了长途汽车,我慢慢向村庄走。这时候,玉米刚刚成熟。道路两边都是亭亭玉立,密密匝匝的玉米,玉米杆上争先恐后钻出了一颗颗丰满滚圆的玉米棒子。山下的平原,一年种两料庄稼,小麦收割完了种玉米,玉米收获完了种小麦;而我们山区,只能一年种一料,种了小麦,就不能种玉米,种了玉米,就不能种小麦。所以,山区的经济收入,远远跟不上平原地区。
  我还没有走到村庄,突然看到父亲吆着家中的老牛,驾着车辕,拉着一车玉米棒子,沿着田间小路,慢腾腾地向家走。牛低垂着头,人佝偻着腰身,看起来牛和人都同样苍老疲惫。
  我本来想着父亲得知自己患上绝症,应该躺在床上,慢悠悠地等着生命将尽,就像油灯慢悠悠地燃到油枯灯尽一样,我没有想到父亲居然赶着老牛在地里劳作,而且是从事着这样繁重的劳作。当时,我不知道哪里来了一股火气,对着父亲大喊大叫,把这些天来所有的郁闷都发泄在了父亲身上,用脚踢打着路边的包谷杆。
  父亲一言不发,和那头老牛一样低垂着头,只是偶尔看我一眼,眼神平静而无奈。等我发完了脾气,父亲才说:“农民忙碌一年,就等的是这个时节。农民对日子没有多大盼头,就只盼有个好年景。玉米长这么好,谁见了都高兴。”
  我气哼哼地离开了,任父亲独自一人赶着牛车在田埂间艰难行走。回到家后,我恶狠狠地抽了一根烟,心情平静了很多,想再去帮父亲拉车,走出家门,却发现父亲已经拉着牛车回到了院门口。
  父亲将架子车上的包谷棒子卸下来,我站在他的身后,潸然泪下,心中充满了愧疚。
楼主孤灯书生 时间:2013-09-03 09:53:46
  【7】

  晚上,我和父亲坐在院落里,听着远近的虫鸣声,聊了很多。大多的时候,都是我在说,说我小时候的事情,说小时候的同伴,说同村的乡亲。父亲安安静静地听着,时不时用力耸起肩膀,减轻背部的疼痛。我看到黯淡的星光下,他时不时会露出微笑。
  乡村的星空非常美丽,一条繁星点缀的银河,横跨整个天际。我想起来小时候躺在打麦场,听父亲讲那些流传了几千年的民间传说,这些古老的民间传说,如同一条绵长的河流一样,流进了一代代人的心灵深处。一颗流星划过去,我心中一阵咯噔,打了一个哆嗦。民间传说,天上划过一颗流星,地上就会死一个人。
  这个人会是谁?

  临近午夜的时候,父亲说,他想到亲戚家转转走走。因为他肩部疼痛,不能骑自行车,让我带着他去。
  那时候我很迟钝,根本就没有想到这是父亲在和亲戚们告别。我说:“都是些穷烂杆亲戚,有事帮不上一点忙,看他们干什么?”
  父亲说:“不论穷富,只要对咱家有心的,都是好亲戚。这些亲戚都是有心帮不上忙,咱不能怪人家。贫穷不是过错。”

  第二天,我骑着自行车,车后座坐着父亲,我们摇摇晃晃地上路了。一路上,我都听到有人在和父亲打招呼。他们问:“谁带着你?”父亲说:“我大儿子。”“咋没见过你大儿子。”“我大儿子在县政府上班。”“那就是国家的人了?”“嗷。”
  我在前面努力地骑着自行车,听见父亲说我在政府上班的时候,语气中充满了骄傲和自豪,但是我却一点没有骄傲和自豪。我在政府大院里,过的是狗一样没有尊严的生活。我是一个极不称职的儿子,既不能赚到更多的钱,让父亲摆脱疾病的折磨;又不能替父亲干农活,在他身边尽孝。我这个儿子能够干什么呢?我这个儿子有什么用处呢?
  我们去的第一个亲戚家,是邻乡的表姑家,表姑比父亲要大十多岁。因为小姑很小的时候就送人了,爷爷奶奶也都去世了,家中没有人做家务,父亲兄弟们的衣服总是破破烂烂,表姑就每隔一段时间,走几十里的山路,步行来到我们家,替父亲的兄弟们缝缝补补。父亲他们也一直把表姑当成亲姐姐看待。
  表姑和表姑父都是满头白发的老人,儿子们都分家另过了,家里只有他们老两口。表姑去张罗午饭,表姑父和父亲坐在房檐前,边抽着旱烟,边聊天。我坐在一边听着。
  我突然听到表姑父说到了奶奶,那个刚刚生下小姑就大出血死亡的女子。她只存活在父亲他们的记忆里,她连一张照片一张画像都没有。
  表姑父问:“你外婆家,家里还有什么人?”
  父亲说:“还有两个舅舅。”
  表姑父问:“家在哪里?”
  父亲说:“在河南濮阳。”
  表姑父问:“你没去过?”
楼主孤灯书生 时间:2013-09-03 09:54:25
  【8】

  父亲轻声说:“路太远了,没钱买车票,一直想去,就没去。”
  表姑父和父亲不再说话,只是闷头抽旱烟。
  河南濮阳、父亲的外婆家、父亲的舅舅……我以前从没有听父亲说起过,我也一直不知道,在几千里外的地方,还有我们家的亲戚。

  在表姑家吃完饭,我们就出来了。午后的阳光很炽烈,照得周围的一切都有一种热辣辣的气味。乡间的道路简陋而笔直,长满了高大的白杨树,知了躲在杨树叶片下,嘶声鸣叫,好像急急忙忙去赶集一样。
  走过了这段路后,就是一大段斜坡,不能骑车,只能推着自行车走。我在前面推着车,父亲跟在后面走。
  我问父亲:“我们家在陕西关中,我奶奶的老家怎么会在河南濮阳?”
  父亲说:“很早很早有一年,还是在解放前,黄河发大水,淹死了河南很多人。你奶奶的父亲母亲带着一儿一女,从河南濮阳流浪到了陕西关中,先来到我们村,把你奶奶卖给了咱家,那时候你奶奶只有三岁。把你奶奶的哥哥卖给了陕西蒲城县的农村,那一年,你奶奶的哥哥七岁。后来,黄河水退了,你奶奶的爸爸妈妈又回河南濮阳了。”
  我问:“我奶奶三岁来咱家,怎么知道她老家在河南濮阳?”
  父亲说:“你奶奶什么都不知道,三岁的娃娃还不记事情。但是,她哥哥知道老家在河南濮阳。”
  我问:“我奶奶后来找到他哥哥了?”
  父亲说:“找到了。我们村子里有一个人,出嫁到了陕西蒲城县的那个村庄,而且和你奶奶的哥哥家是邻居。你奶奶的哥哥,给这户人家做了上门女婿。人家买他,就是因为家里只有女孩,没有男孩。”
  父亲用手扳了扳左肩,减轻背部的疼痛,接着说:“农村人总喜欢在一起聊天,聊着聊着,就聊到了人老几辈的事情。咱村的这个女子听说了邻居的身世,感觉好奇,就和你奶奶的哥哥聊天。你奶奶的哥哥说了自己的妹妹送给了人,名字叫杏娃。这个女子就记住了,回来就讲给咱村人听。咱村的老年人一听,感到和你奶奶的身世很相似,就去问你奶奶,这一问,你奶奶就找到了自己的哥哥。你奶奶的名字就是叫杏娃。”
  我说:“简直太离奇了。上天有眼,让我奶奶找到了亲哥哥。”
  父亲说:“这还不算什么。你奶奶找到娘家,这个事情才离奇。”
  我问:“这是怎么一回事?”
  父亲说:“你奶奶的哥哥,我叫舅舅,你应该叫舅爷。文革时期,你舅爷的那个村庄,也就是陕西蒲城的那个村庄,有一个小伙在新疆当兵,而同一个班里,也有一个当兵的,从河南濮阳来。这两个人关系很好,经常一起站岗放哨。有一天晚上,下大风雪,他们被困在哨卡上,七天七夜没有下山。没有书看,没有电视看,他们就靠聊天打发时间,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河南濮阳的这个士兵说,他们村子里有一对老人,曾经去陕西关中流浪,把一儿一女送给了关中,自己逃难回来。这么多年来,他们一说起这件事情,就痛哭流涕。陕西蒲城的这个士兵说,他们村子里有一个男人,是上门入赘的河南人,小时候被一对流浪的河南夫妻送人了。这些年,这个男人一说起自己身世不明,父母生死未卜,也痛哭流泪。”
  我默默地听着,父亲清清嗓子,继续说:“一年后,陕西蒲城这名士兵复员回家。有一天,他无意中向家人说起了被困哨卡七天七天,他和河南濮阳这名战士说起的事情。士兵的父母就抱着一线希望,讲给你舅爷听。你舅爷听后,也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因为他觉得天下事情不可能这么巧。那时候,不知道有多少河南人来到陕西逃难,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家卖儿鬻女。有一天,你舅爷来到咱们家,给你伯父讲起了这件事。这时候,你爷爷奶奶都去世很多年了。你伯父就抱着一线希望,给河南濮阳写了一封信,因为不知道写给谁,就写那个濮阳士兵所在的大队支部收。信中,你伯父说了你奶奶和你舅爷的名字。过了两个月,河南濮阳来信了,信中说,你奶奶的父母早就去世了,但是他们在从陕西关中返回河南濮阳后,还生了两个儿子。你奶奶的父母在临死前,一直告诉这两个身边的儿子说,你们还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都在陕西关中,哥哥叫什么,姐姐叫什么。他们都一直记住了。”
  我惊奇地说:“天底下怎么会有这么巧的事情?要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一个人,比大海捞针还难,而我们居然捞上来了。真是老天爷开眼。”
  父亲说:“人一辈子只做好事,甭做坏事,老天爷就会保佑你。”
  我问:“你一直没有去河南濮阳看望我那两个舅爷?”
  父亲说:“找到你奶奶的娘家后,我一直想去,可是路费太贵了,一直没有去。”
  父亲又说:“也不知道你那两个舅爷生活怎么样了?估计也不好,要是生活好,肯定会坐着火车来咱们家。”
  我心中一阵苦涩。世界上最悲催的职业,就是在中国当农民。
楼主孤灯书生 时间:2013-09-03 10:04:06
  【9】

  也许我无法为父亲寻找到五万元,但是,我一定可以给父亲买一张通往河南濮阳的车票。
  两个人,我和父亲,从陕西关中到河南濮阳,来往车票、购买礼物、路上开销,最少需要两千元。
  我一定要寻到两千元。

  两天后,我回到县城上班,却没有见到沈主任。同事说,沈主任又去住院了。
  每隔一段时间,沈主任就回去住院。他住院,就会有人看望。而沈主任每住一次院,都会赚一笔钱。
  沈主任住院,单位没有了领导。我决定离开,出去寻钱。

  那时候,我每月工资五百元,房租、伙食费、香烟钱、人情来往,每月需要花费三百元,仅能存二百元。如果我继续在单位上班,上够十个月,才能存够和父亲去往河南濮阳的两千元钱。而医生说,父亲的生命最多只有六个月。
  我可以等,但是父亲不能等。
  我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寻够两千元,然后带着父亲去往他的外婆家,了却父亲和去世的奶奶,还有舅爷的夙愿。
  可是,怎么样才能够尽快寻够两千元?
  我想到了表哥。

  表哥是一名司机,每天早晨要从我们县的县城开着长途汽车,沿着异常崎岖的山路,攀越秦岭,来到秦岭深处的洛南县。下午,他在洛南吃过午饭后,又开着长途汽车,沿着盘山公路艰难而下,回到我们县城。他每天往返一个来回,需要八个小时。因为长期行驶在崎岖难行的秦岭山中,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所以表哥年纪轻轻,头发都快要落光了,而且仅剩不多的头发,也有些花白。
  其实,他只比我大一岁,我们从小学到初中都是同学。
  表哥是给人家开车,他每月的工资也没有多少,但是,表哥长期在秦岭山中奔走,他的交游极广。记得表哥曾经给我说:“洛南县几乎有一半的男人,走出秦岭捡拾破烂,就连省城西安捡破烂的,都全是洛南人。”那时候我不相信表哥的话,但是后来看了贾平凹一部名叫《高兴》的小说,才知道表哥所言不虚。
  表哥也许会给我指引一条明路。
楼主孤灯书生 时间:2013-09-03 10:04:36
  【10】

  就是在这天晚上,表哥向我讲起了卖血的故事,每隔几天,他就要拉着一车卖血的人,从我们这里拉到黄河东面的陕西永济。
  表哥说,因为黄河对岸的山西,卖血价格高于我们这里,所以,每隔几天,血头就组织血奴,坐着他驾驶的长途汽车,从我们这里前往黄河对岸的永济。陕西和山西只有一河之隔,这条河就叫黄河。然而,黄河两边人们的观念很不相同,山西靠近中原,人们有了经商观念,不放过任何一个致富发财的机会,而黄河这边的陕西,地处苍凉的西北,人们观念守旧,根本没有经商意识。八百里穷川尘土飞扬,三千万懒汉高唱秦腔,有一碗面条喜气洋洋,吃饭没有辣子嘟嘟囔囔。
  黄河这边的陕西,想要卖血只能去县城医院,而医院所给的价格很低,因为每天全县需要输血的伤者也没有几个。而黄河那边的山西,很多乡镇都设有血站,有多少血,血站就要多少血,而且价格很高。这些血不是供应山西本地的伤者使用,而是运到了南方,卖高价。所以,黄河这边的陕西人,想要卖血,就去往黄河那边的山西。但是,不认识人,人家也不要血,于是就有了血霸和血头。血霸和山西方面取得联系,血头组织血奴前去卖血。血霸和血头拿大头,当血奴的农民拿小头。
  我问:“那这些农民咋就心甘情愿拿小头?”
  表哥说:“你是个农民,你能有什么办法赚钱?娃娃上学要钱,老人看病要钱。没有钱你啥事情都干不成。”
  我想起了当时报纸上的宣传稿件,也想起了我们经常给县长们所写发言稿上的内容,都说农民依靠土地,能够快速致富,我就说:“种地嘛,种地也能发家致富。”
  表哥说:“种地怎么能发家致富?种地只会越种越穷。农民每种一亩土地,附加在这一亩土地上的各种收费名目多达十几种,化肥种子又价格这么高,你还有啥利润?这些年,农民是越过越穷了。80年代刚刚实行联产责任制,一亩地产1000斤小麦,一斤小麦卖三毛钱,一亩地可收入300元;到了现在,一亩地还是产1000年小麦,一斤小麦卖九毛钱,一亩地可收入900元。十多年过去了,小麦的价格是以前的三倍。但是你算算你们工资,涨了多少倍?物价涨了多少倍?”
  我想了想,深深为表哥的观点所折服。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一月工资只有50元钱,十多年后是500元钱,就在写作的此刻,工资是5000元钱。而我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一斤小麦卖三毛钱;十多年后,我的工资涨了十倍,而小麦价格只涨了三倍;就在我写作的此刻,我的工资涨了100倍,而小麦的价格只涨了四倍,现在在陕西,一斤小麦的收购价是1.2元。农民就是这样一步步变穷的。
  80年代初期,也就是联产承包责任制刚刚实行的时候,邮寄一封信件,只需要八分钱,90年代初期,邮寄一封信件,需要五毛钱,涨了六倍,而现在,想要邮寄一封信件,需要12元,涨了150倍。三十年来,邮寄信件的价格涨了150倍,而三十年来,小麦的价格只涨了四倍。国家强行把粮食价格压得这么低,别的商品都走上了市场经济,而粮食却还是计划经济,农民怎么能不穷?
  表哥说:“农民过得很恓惶,没有什么技术,也没有做生意的本钱,就只剩下了卖血这一条路。”
楼主孤灯书生 时间:2013-09-03 10:04:56
  【11】

  我问:“卖血能挣多少钱?”
  表哥说:“这些人最少一周卖血一次,一次收入三四百元,一月收入在1500元,相当于全家种地一年的收入。”
  我突然萌生了卖血的念头,1500元,这是我三个月的工资收入。我每周只需要抽出一天时间,坐着表哥的长途客车去往山西永济,其余时间在单位上班,神不知鬼不觉地,我只需一月的时间,就差不多可以赚够和父亲去往河南濮阳的盘缠。
  那时候我对卖血献血一窍不通,我是在后来当了暗访记者,在暗访血奴部落的时候,才知道两次献血时间需要相隔六个月。
  然而,我不能告诉表哥说我想卖血,我只是给表哥说:“你下次去山西永济的时候,带上我。”
  表哥答应了。
  我开始了焦急的等待。

  三天后,表哥说,他要去往山西永济。
  坐在表哥的客车上,我望着满满一车的血奴,心中感到不寒而栗。这些人面无表情,一言不发,一个个面黄肌瘦,脸色黧黑,皮肤像榆树皮一样粗糙,衣衫陈旧,有的已经洗得褪去了本色。客车行驶在北方辽远的公路上,公路两边长满了高大的白杨树,阳光很旺,白杨树破碎的阴影像一片片纸灰一样在他们的脸上一晃而过,让我感到非常阴森恐惧。我突然感觉到我坐的是一辆灵车,灵车里坐满了沉默不语的鬼魂,而我们正在驶向地狱。
  前方,地狱之门已经打开。
作者 :lijianhai2012 时间:2013-09-03 10:12:29
  继续欣赏!
楼主孤灯书生 时间:2013-09-03 10:27:05
  【12】

  客车沿着黄河岸边走了一个小时,然后驶过黄河铁桥,就进入了山西永济。
  客车进入永济境内的乡间小道时,我这才发现后面有一辆黑色轿车,一直不远不近地跟着我们。表哥说,那是血头的车。
  我向两边望去,墙上的巨幅标语触目惊心:
  要想致富快,赶快把血卖;
  一胎支持,二胎结扎,三胎扒房;
  谁上访,谁坐牢
  辱骂村干部,就是辱骂党
  ……
  还有这样一条告示:本村公猪配种,百发百中,先到先配,过期不候。
  客车即将驶入一处隧道,我看到隧道上面用红色的油漆写着“高举江主席三个代表伟大理论,狠抓经济建设。”而下方又有黑色油漆写成的一行字:“限高2.8米”。

  客车在一座村庄口停下来,那座村庄口有一棵巨大的皂荚树,树顶呈圆形,形同穹窿;树身粗壮,两个人也无法合抱。皂荚树下摆放着两张桌子,几个穿着白大褂的人在忙碌着,桌子前面站立着很长的卖血队伍,如同蠕蠕爬动的蚁群。
  我们刚想打开车门下车,突然,村庄里冲出了几个人,堵在了客车的门口,不让血奴们下车。他们清一色剃光头发,胳膊上刺着纹身,看起来面目狰狞。血奴们面面相觑,满脸惊恐。
  我们正在不知所措的时候,那辆血头坐着的黑色轿车驶来了,从轿车里爬出来了六七个身穿黑衫黑裤的青年,他们同样也都剃光头发,露出青色头皮。黑衣青年们每人手中拿着一把大砍刀。那些执法部门整天在公路上查超载超限,而这些黑衣青年一辆两排座的轿车里,塞进了七八个人,而且手持凶器,长驱几百公里,而执法部门居然装着没有看见。
  我想起了表哥说过的一句话:现在这社会,是歪人的天下。
楼主孤灯书生 时间:2013-09-03 10:27:30
  【13】

  手持大砍刀的黑衣青年走过来,客车下的为纹身青年把着车门,依然不让我们下车。车厢里的血奴们嘤嘤嗡嗡议论着,车厢外的血奴们悄悄围聚过来,白大褂们也放下了手中的针头。
  谁都看出来,一场血肉横飞的激战,即将上映。

  面对渐渐逼近的寒光闪闪的大砍刀,光头纹身的青年们丝毫不怵,他们的右手一直摸向腰间,等到右手离开腰间的时候,每个人手中多了一根颤巍巍的毒蛇一样的九节钢鞭。
  砍刀队和钢鞭队面对面站立着,面对面凝视着,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一股杀气。砍刀长约一米,单手把握;钢鞭长约一米五,单手握持。明亮的阳光下,钢刀和钢鞭都散发着瘆人的寒光。
  高大的皂荚树下一片寂静,我看到一只蜜蜂嗡嗡嗡飞过来,又急急忙忙飞走了。
  砍刀队里走出一个矮胖敦实的青年,他的左脸颊有一条引人注目的刀疤,从太阳穴一直斜斜地伸向嘴角,太阳照着他一张形象鲜明的脸,显得异常狰狞恐怖。
  表哥说,刀疤脸就是和他联系的血头,满满一车的血奴,都要听他指挥。
  刀疤脸走上前来,他对着客车和客车边的钢鞭队抱拳而立,用江湖中人的口吻说:“请问道上的朋友,有何指教?”
  钢鞭队里也走出了一个人,长手长脚,如同一只螳螂,他可能是钢鞭队的头目。他抱拳还礼说:“朋友来到我们地盘上,怎么也得打声招呼。”
  刀疤脸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五洲震荡风雷激。小弟来到贵处,歇个脚就走,不敢叨扰大哥。”
  螳螂说:“道上有道上的规矩。在道上行走,就得遵守规矩。”
  刀疤脸说:“没问题,大哥开个口。”
  螳螂说:“一杆子。”
  刀疤脸走回到钢刀队中,他们头对头凑在一起商量。我听得云里雾里,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就悄声问表哥。表哥还没有回答,身后传来一个声音说:“人家在要钱哩,说的都是江湖黑话,一杆子就是一万元。”
  我转过身,看到身后站着一个青年农民,顶多有二十岁,头发微卷。他对着我笑着,很为自己懂得江湖黑话而自鸣得意。后来,我知道了他的名字叫陈如松。
楼主孤灯书生 时间:2013-09-03 10:26:21
  【14】

  刀疤脸和砍刀队商量了有半分钟,然后他们自行散开,对钢鞭队呈半包围态势。钢鞭队似乎感觉到情况不妙,也慢慢散开,背对着客车站立。
  突然,刀疤脸喊了一声:“上。”钢刀队就一齐吼叫着,举起钢刀,砍向钢鞭队。钢鞭队也抡起钢鞭迎上去。立即,钢鞭与钢刀相撞的声音,像爆豆一样响起。车厢里的血奴们抓住了前面的靠背,车厢下的血奴们像退潮一样一齐向后退了几步。
  这场激战前后只有两三分钟,就分出来了输赢。人手处于劣势的钢鞭队落荒而逃,一个个像被猎枪追赶的野猪。钢刀队没有追上去,他们只是望着越跑越远的钢鞭队,拄刀而立。
  我望着车下,赫然发现地上有一根新鲜的手指,像一截刚出土的白萝卜。
  这是谁的手指?

  钢鞭队离开后,刀疤脸来到客车前,大声吆喝:“都下来,都下来,他妈的。”血奴们像一群被绳索绑着的奴隶一样,木然下车排队,跟着刀疤脸向前走。
  我也想下车,表哥拦住我说:“甭下去,在人家的地盘上,人家肯定会报复的,过会儿肯定有一场好打。”
  刀疤脸提着鲜血淋漓的大砍刀,径直来到白大褂和那两张桌子面前,他把大砍刀咚地一声放在了桌子上,对白大褂说:“先抽我们的。”白大褂睁大眼睛,脸上没有了血色,只知道像鸡啄米一样不住地点头。排在桌子前面的血奴们,自动让出了两条宽宽的通道。
  表哥预计会有一场好打,然而终于没有再打起来,一直到客车上下来的最后一名血奴抽完血,也没有发现钢鞭队再次显身。
  刀疤脸把血奴们都赶上了客车,然后对表哥说:“我在前头开路,你在后头跟紧我。”
  刀疤脸和砍刀队钻进了黑色轿车,黑色轿车无声地开走了,载满血奴的客车轰隆隆跟在后面。陈如松以事后诸葛亮的口吻说:“还是咱陕西人厉害,山西人架不住打,三锤两棒子就给赶走了。”
  我看着陈如松那张因为卖血而蜡黄蜡黄的脸,心里想:奴隶主之间爆发了战争,关你们奴隶什么事情?人家不论打输打赢,你都是给人家当奴隶的。你有什么资格骄傲和自豪?
作者 :挺计专用马甲2 时间:2013-09-03 10:28:08
  我想起了当时报纸上的宣传稿件,也想起了我们经常给县长们所写发言稿上的内容,都说农民依靠土地,能够快速致富,我就说:“种地嘛,种地也能发家致富。”
  表哥说:“种地怎么能发家致富?种地只会越种越穷。农民每种一亩土地,附加在这一亩土地上的各种收费名目多达十几种,化肥种子又价格这么高,你还有啥利润?这些年,农民是越过越穷了。80年代刚刚实行联产责任制,一亩地产1000斤小麦,一斤小麦卖三毛钱,一亩地可收入300元;到了现在,一亩地还是产1000年小麦,一斤小麦卖九毛钱,一亩地可收入900元。十多年过去了,小麦的价格是以前的三倍。但是你算算你们工资,涨了多少倍?物价涨了多少倍?”




  要么增加土地,要么提高作物的附加经济值,两者都不做,一亩三分地种种粮食,当然只够自己糊口的
楼主孤灯书生 时间:2013-09-03 10:28:20
  【15】

  轿车在前面开得飞快,客车在后面紧紧跟随。走上一节土路后,还没有走出多远,轿车突然戛然而止,客车差点撞上了轿车后面。轿车前面,有几块大石头,横放在路面,挡出了我们的去路。
  刀疤脸和他的弟兄们下车了,道路两面的玉米地里走出了几十个形态各异的青年,他们个个手握刀枪棍棒,而且,还有两杆双筒猎枪,猎枪的枪口抬起来,对准了刀疤脸和他的弟兄们。
  刀疤脸把手机拨通了,走到表哥车窗外,对表哥说:“把这边的情况给老大说一声。”然后,他和砍刀队站立成一个圆圈。圆圈里,是那辆黑色轿车,轿车里,放着这次卖血的钱,血奴们的钱还没有来得及发放。
  电话里,有一个声音在问什么情况,表哥说了面临的危情,我听见那边说:“叫甭打了,留条命回来,钱好商量。”
  表哥头伸出车窗,朝着刀疤脸喊:“叫甭打了。”
  刀疤脸头也没回,好像没有听见。

  包围圈越来越小,我看清他们足足有五六十人,两杆猎枪对准了刀疤脸,一个持枪的人问:“谁砍断了我兄弟的手指?”
  刀疤脸硬挺挺地梗着脖子说:“我。”
  我不知道是不是刀疤脸砍断的,其实当时非常混乱,我站在车厢里都没有看到是谁砍断的,只是到战争结束后,才看到地上遗落了一根手指。
  持枪的人对身后的人说:“把他的手指也砍了。”
  刀疤脸说:“慢,不要你动手,我长着手。”
  刀疤脸把左手手臂放在轿车引擎盖上,摊开五指,一刀下去,小拇指蹦了起来,在空中翻了两个跟头,然后掉落地上。所有人都没有想到会出现这一幕,个个大惊失色。刀疤脸脸上的汗珠滚落下来,可是他咬紧压根,不吭一声。他从地上捡起自己的小拇手指,双手捧着,递给那个拿枪的人。
  他一字一顿地说:“兄、弟、还、你。”
楼主孤灯书生 时间:2013-09-03 10:29:29
  【16】

  拿枪的人用枪管拨开刀疤脸的手,刀疤脸的左手鲜血淋漓,双手都在颤抖,手指掉落在地上。刀疤脸从地上抓起一把土,按在了左手的断指处,他说:“兄弟,我们两清了。”
  站在一边一直没有说话的螳螂喊道:“没清,没清。一根手指头打发不了。”
  拿枪的人说:“跟我们走,喝茶聊天,有事商量。”
  刀疤脸说:“改日再来叨扰,兄弟还有急事。”
  拿枪的人使个眼色,那几十个人将砍刀队包围了,缴了他们手中的砍刀,推着他们一步步离开了轿车。一个横眉竖眼的人来到客车钱,指着表哥说:“你,下来!”
  表哥说:“不关我的事,不关我的事,我是人家雇来开车的。”
  那个人说:“你欺我是瞎子?你刚才打电话叫人了,还对他们喊话了。你逃不掉。”
  表哥只好乖乖地走下去,像战场上被缴了枪的俘虏一样,就差双手没有举起来。
  客车里一片嗡嗡声,血奴们像一群刚刚脱离老鹰追捕的老母鸡一样,哀叹赶天黑不能回家了,他们的午饭还没有吃。
  表哥都被带走了,我还呆在车上干什么。
  于是,我追上了他们,走在表哥身边。

  包谷地的那边,停着一辆白色的宝马轿车,我们走过来后,轿车的车门才打开,钻出来一个膀大腰圆的大胖子,他一钻出来,宝马车车身一下子升高了,持枪的人在他面前毕恭毕敬,汇报工作。他嗯嗯点着头,眼睛里有一股杀气,令人不寒而栗。
  这个人才是头目。前面的螳螂和持枪的人,都是他手下的小喽啰。

  我们被关押在一座破窑洞里,这里距离客车停放的地方,足足有三四里地。
  两杆猎枪和几把大刀看守着我们,宝马车和大队人马准备离开了。
  我突然高声喊:“大哥,请留步,我有话说。”
  大胖子回过身来,冷冷地盯着我。
  我喊道:“我不认识他们,我只是一个过路的,但是我有话说,很重要。”
  大胖子点头说:“你过来。”
  我走到了大胖子的面前,掏出口袋里的香烟,拿出一根递给大胖子,大胖子看了看我的烟盒,就只把香烟夹在手指间。我又把香烟分发给别人,他们也学大胖子的样子,没有一个人放在嘴角。我知道他们是嫌弃我的香烟烂。
  我说:“我是办公室秘书。”
  大胖子似乎心有所动,问道:“办公室秘书?你到这里干什么?”
  我说:“客车是我表哥开的,我是过来玩的。我有一席话想给大哥说,如果大哥不嫌我啰嗦,请听我说完。”
  大胖子面无表情地说:“你说。”
  我说:“60年前,我们永济发生过一场战争,叫做血战永济。大家知道吗?”
  大胖子依然冷漠地说:“你说。”
  我慷慨激昂地说:“1939年,日本鬼子打到了我们永济,准备占领永济东面的中条山。一支中国军队紧急增援永济,在永济城外和日军血战三天三夜,当地百姓冒着枪林弹雨,给这支中国军队送吃的送喝的,战争结束后,这支中国军队中有500人牺牲了。”
  大胖子依然目无表情,但是我看到他身边的每个人都听得津津有味。
  我继续说:“这支中国军队是陕西人。”
  我想着讲讲这些抗战往事,会打动他们,然而,我听见螳螂说:“你甭说这些球不挨蛋的话。”
楼主孤灯书生 时间:2013-09-03 10:31:03
  @挺计专用马甲2 25楼 2013-09-03 10:28:08
  -----------------------------
  马甲这段说得很好,赞一个。
作者 :蝴蝶过海2013 时间:2013-09-03 10:45:29
  书生哥,俺来也
  
楼主孤灯书生 时间:2013-09-03 10:47:31
  @lijianhai2012 18楼 2013-09-03 10:12:29
  继续欣赏!
  -----------------------------
  谢谢兄弟来到这里
楼主孤灯书生 时间:2013-09-03 10:47:51
  @蝴蝶过海2013 31楼 2013-09-03 10:45:29
  书生哥,俺来也
  -----------------------------
  谢谢兄弟过来,靠在一起暖和。
作者 :蝴蝶过海2013 时间:2013-09-03 11:07:46
  @蝴蝶过海2013 31楼 2013-09-03 10:45:29
  书生哥,俺来也
  -----------------------------
  @孤灯书生 33楼 2013-09-03 10:47:51
  谢谢兄弟过来,靠在一起暖和。
  -----------------------------
  嗯 专门为书生哥申请的天涯号 不能浪费呀 呵呵
作者 :陈汉风 时间:2013-09-03 11:33:04
  我不是傻粉,我是书粉,哈哈。
作者 :挺计专用马甲2 时间:2013-09-03 11:34:00
  唉,又删了


  好奇了,lz说表格式帮人开车的,那么很奇怪,2000块,难道车老板那里借不到吗???要去混黑道那么刺激???
作者 :挺计专用马甲2 时间:2013-09-03 11:37:34
  客车即将驶入一处隧道,我看到隧道上面用红色的油漆写着“高举江主席三个代表伟大理论,狠抓经济建设。”而下方又有黑色油漆写成的一行字:“限高2.8米”。



  道路上的标识,一般是专业的蓝底白字的反光颜料书写的,黑油漆写的晚上看的见吗??


  这种道听途说的段子在逻辑和细节上一般都站不住,lz引用这些无非是降低你作品的感染力,得不偿失的
作者 :挺计专用马甲2 时间:2013-09-03 11:41:54
  从小说角度来讲,传递给读者的东西不应该是主人公的说教,而是小说的情节

  比如2000块钱,主人公表哥是帮人开车的,车老板也好,自己的朋友也好,没试着去借钱吗??退一步,表哥不是一直在做组织卖血的勾当?怎么2000都借不出,再退一步,如果一个连2000都拿不出的货说带你去发大财,有点脑子的都不会去中招吧
作者 :张漠 时间:2013-09-03 12:02:32
  @张漠 5楼 2013-09-02 17:54:15
  关注,留贴!
  -----------------------------
  @孤灯书生 9楼 2013-09-03 09:51:59
  谢谢,请多多指导。
  -----------------------------
  不敢,进来膜拜学习!写得很好,很动情,也写出了社会现状的实情!
楼主孤灯书生 时间:2013-09-03 12:29:10
  十几年前,在乡村和县城,2000元钱大约相当于今天的20000元,很少有人能够拿出这么多钱。
  当时的表哥是给别人开车,也只是开着车送血奴去山西卖血,他并没有多少钱。
  另外,十几年前,农村很多标志都是用黑油漆或者红油漆写的。
楼主孤灯书生 时间:2013-09-03 12:30:24
  @xiaocool3102 34楼 2013-09-03 10:56:45
  不会吧?李哥你怎么没有接着上次的写????又从头开始了啊
  这样太不过瘾了 不够意思啊
  -----------------------------
  哈哈,看看情况,把修改好的粘贴完后,就接着写。
作者 :挺计专用马甲2 时间:2013-09-03 12:35:20
  忘了说了,我同事老家是江西南昌附近,也算小县城吧
作者 :挺计专用马甲2 时间:2013-09-03 12:38:15
  这些人最少一周卖血一次,一次收入三四百元,一月收入在1500元,相当于全家种地一年的收入



  如果说,这个卖血过程没其他人插手,就你表哥作为运输和组织者,那么每个人一次给他50,一个月轻松收入几千块了,那么现在你表哥几千块都拿不出来,稍微想想就知道,这卖血的利润大头根本不是卖血者,你怎么还会想去卖血呢???
楼主孤灯书生 时间:2013-09-03 12:44:18
  再给你说一遍,我表哥不是组织者,人家只是做他的车去卖血,他只能收取运输费。
楼主孤灯书生 时间:2013-09-03 12:45:35
  请马甲把帖子看清楚再来评论,并注意评论言语。否则,我还会删除你的回帖。
楼主孤灯书生 时间:2013-09-03 13:16:57
  谢谢马甲和风影在我每个帖子里坚持不懈地顶贴,
  你们可以离开了,恕不远送。
楼主孤灯书生 时间:2013-09-03 13:19:39
  请马甲调查一下,黑市上的血液价格是多少?如果陕西和山西都是一个价格,陕西人何苦跑那么远去山西卖血?
作者 :风影心动2013 时间:2013-09-03 13:21:39
  说句和楼主帖子有关的话:
  楼主把县政府改成公司,把公务员改成职员
  不仅使你的帖子彻底成了小说
  而且还使你的帖子的深度大大减低,实属不智
作者 :蝴蝶过海2013 时间:2013-09-03 13:34:55
  @孤灯书生 62楼 2013-09-03 13:16:57
  谢谢马甲和风影在我每个帖子里坚持不懈地顶贴,
  你们可以离开了,恕不远送。
  -----------------------------
  @风影心动2013 65楼 2013-09-03 13:20:02
  我会持续地揭批你
  ......
  -----------------------------
  走吧走吧 你有这么执着的精神 干什么不能成??达才能兼济天下 看你天天有时间在帖子里穷耗 估计也没达 那就独善其身吧 再说一点 你除了能要求你儿子怎么做以外没有任何资格要求任何人怎么做 别动不动就以天下为己任 你愿意挑起天下 天下还不一定愿意让你挑呢 ……
楼主孤灯书生 时间:2013-09-03 13:39:56
  这个帖子先发在“天涯杂谈”中,因为个别人连续不断地提问、纠缠、粘贴,致使很多朋友无法坚持看帖,才转到这里来。
  没想到,在这里,个别人又赶了过来。
  为了让大家能有一个安静的阅读和交流环境,个别人的回帖,我会选择部分进行删除。
楼主孤灯书生 时间:2013-09-03 13:40:58
  @风影心动2013 67楼 2013-09-03 13:21:39
  说句和楼主帖子有关的话:
  楼主把县政府改成公司,把公务员改成职员
  不仅使你的帖子彻底成了小说
  而且还使你的帖子的深度大大减低,实属不智
  -----------------------------
  把县政府改成公司,把我的身份从公务员改为职员,是为了利于出版。
作者 :风影心动2013 时间:2013-09-03 13:48:11

  @孤灯书生 74楼 2013-09-03 13:40:58
  把县政府改成公司,把我的身份从公务员改为职员,是为了利于出版。
  -----------------------------
  那你贴子的社会意义就会大大降低
  暗访系列之所以成功,就是由于直面现实,针砭时弊
楼主孤灯书生 时间:2013-09-03 13:54:11
  谢谢风影,直面现实,针砭时弊的书籍,现在很难出版了
作者 :风影心动2013 时间:2013-09-03 14:14:47
  @孤灯书生 79楼 2013-09-03 13:54:11
  谢谢风影,直面现实,针砭时弊的书籍,现在很难出版了
  -----------------------------
  难道你写书,不是为了直面现实,而单纯是为了出版?
楼主孤灯书生 时间:2013-09-03 14:15:30
  奉劝个别人,真的不要再纠缠下去了。
  如果继续纠缠,我就要封杀你的ID,
  最长时间可以封杀一年。
  你自己好好掂量掂量。
作者 :风影心动2013 时间:2013-09-03 14:16:42
  @孤灯书生 79楼 2013-09-03 13:54:11
  谢谢风影,直面现实,针砭时弊的书籍,现在很难出版了
  -----------------------------
  你不必谢谢我
  以前,我还把你当成朋友
  现在
  你的人品,在我这里已经彻底破产
  今后,我不会再像以前那样,认真地给你提意见了
  你好自为之
作者 :风影心动2013 时间:2013-09-03 14:18:42
  @孤灯书生 73楼 2013-09-03 13:39:56
  这个帖子先发在“天涯杂谈”中,因为个别人连续不断地提问、纠缠、粘贴,致使很多朋友无法坚持看帖,才转到这里来。
  没想到,在这里,个别人又赶了过来。
  为了让大家能有一个安静的阅读和交流环境,个别人的回帖,我会选择部分进行删除。
  -----------------------------
  越描越黑!
  明明是你自己怕质疑,还打着维护网友的旗号
  恰巧是你那些粉丝,一看到有人给你提意见,就群起攻之
  才使你每个帖子都变成战场
  你不去劝他们,反而删除质疑你的帖子
  可见,你不过是个害怕质疑,小肚鸡肠、心胸狭隘的小人
  仅此而已
作者 :蝴蝶过海2013 时间:2013-09-03 14:22:35
  @孤灯书生 79楼 2013-09-03 13:54:11
  谢谢风影,直面现实,针砭时弊的书籍,现在很难出版了
  -----------------------------
  @风影心动2013 82楼 2013-09-03 14:16:42
  你不必谢谢我
  以前,我还把你当成朋友
  现在
  你的人品,在我这里已经彻底破产
  今后,我不会再像以前那样,认真地给你提意见了
  你好自为之
  -----------------------------
  都已经叫人好自为之了 自己也好自为之吧 执念太深也是自己痛苦
作者 :风影心动2013 时间:2013-09-03 14:41:02
  坐等李幺傻删除ID中
作者 :风影心动2013 时间:2013-09-03 14:41:53
  三点之前你不删我的ID,你就是个怂货,李幺傻先生
楼主孤灯书生 时间:2013-09-03 15:23:12
  @风影心动2013 90楼 2013-09-03 14:41:53
  三点之前你不删我的ID,你就是个怂货,李幺傻先生
  -----------------------------
  如你所愿,侮辱言语,予以封杀。
作者 :07rzusp40 时间:2013-09-03 15:45:42
  呵呵
作者 :07rzusp40 时间:2013-09-03 15:46:32
  2013的新闻,非法卖血,400的酬劳,怎么10多年前也是300、400呢,这究竟是lz亲身经历,还是,看了个新闻就把自己带入编出来的???
作者 :07rzusp40 时间:2013-09-03 15:49:21
  十多年前,原血的价格远低于现在,为什么酬劳却一样????
楼主孤灯书生 时间:2013-09-03 16:12:58
  谢谢马甲,血液价格在每个地方都不一样,在黑市上,血液价格是医院血液价格的好几倍,而且,越是稀缺血液,价格越高。
楼主孤灯书生 时间:2013-09-03 16:15:25
  刚刚打击卖血的时候,血液奇缺,那时候义务献血还没有普及,我亲眼见到手术室从化学化验处要血。你说说这时候的血液应该是多少钱200CC?
举报 | 收藏 | 100楼 | 打赏 | 评论
上页12345下页 到页 确定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请遵守天涯社区公约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