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nie 转载按语
书友huangyun(黄恽),是研究民国的专家。昨晚偶然读到他一篇旧文,也谈到俞大絪。经征得他同意,转载于此,供参考。
2006-11-02 10:25 星期四
手头有一本戋戋之册《春情曲》,是1947年11月正风出版社(地址在南京)出版的“世界名诗选集之二”,译者林凡。在网上查找,这本大家只闻其名,未见“真容”的《春情曲》(印数2000册),因为收入了德国诗人里尔克(原是捷克人,但用德文写诗)的五首诗,被列入《里尔克汉语译本系年》中。至于译者林凡的资料,恐怕无人知晓了。
不过读了《春情曲》,译者林凡的信息还是有一点踪迹可寻。在书的题赠页上,有“献给大絪师”的字样,大絪即俞大絪也,可见林凡是俞的学生。抗战时期,俞大絪在重庆,任教于中央大学(柏溪分校),教授英诗。据她的学生沈容(李普夫人)的回忆:“俞大絪讲课很受学生欢迎。虽在战时,她仍穿着入时,抹上口红,头发梳得很整齐,风度翩翩,夹着一堆书走进教室。她主要讲的是雪莱、拜伦、济慈等人的诗,也讲一点英国的古诗倍来德和十四行诗。”她是曾国藩的曾外孙女,陈寅恪先生的表妹,她的丈夫就是曾国藩的后代曾昭抡,解放初期当过高等教育部副部长。解放初,她来到北京大学任教,在北大西语系英语专业以饱学擅教著称。
1966年8月24日,在被抄家和殴打侮辱之后,俞大絪服安眠药自杀。
从《春情曲》出版的时间看,林凡很可能是俞大絪在中央大学时的学生。《春情曲》选译的都是德国诗人的作品,共收入德国诗人歌德五首,席勒六首,郭欧尔格四首,波姆五首,孟倍二首,里尔克五首,海赛(小说家赫尔曼?黑塞)一首,里特郝斯一首,选(一作迭,未知孰是)名一首,其中译者对海涅情有独钟,达二十首之多。较重要的诗人,译者都作了简单的介绍,还附印了诗人像,这些诗都是译者从英文译本中转译而来,毕竟他是西语系英语专业俞大絪教授的学生啊。
诗是一种很娇嫩的东西,在翻译的过程中,它的活力常常会被另一种语言扼杀,因此,翻译诗歌是一种吃力不讨好的工作。作者深知这个道理,但他还是迎难而上,他说:“我却走上了译诗的路。不是因为我自信可以克服许多困难,而是因为我对某些诗爱之过甚,而想用翻译的手段去占有它,尽管有些部分曾被我扼杀,总有些是可以得到手,这对我也就够了。”译者既有自信,又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加上名师出高徒,这样的翻译自然是胜任愉快的。
在《译者题记》中,林凡对自己从英译中重译作了有利于自己的说明,他表示:虽然译诗不如原诗美,甚至译诗会误传原诗的神韵,但译诗却可以剥去原诗华丽的外衣,来裸露它诗的本质。……能经过英译而保存其诗意的,翻成中文后也较能站得住。译者并且自豪地说:“依理论是如此,依经验也是如此”。译者是第一次译诗,却谈到“理论与经验”,想来这“理论与经验”,并不是来自译者,而是来自俞大絪课堂上的所授,是俞大絪的理论与经验吧,不知现今的翻译家们有没有这样的感受。
《春情曲》在付印前,林凡还特请美学家宗白华用德文原文作了一番校阅,可以这样说,这本书是学生林凡向他的老师俞大絪奉献的一份出色礼物。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read.asp?BlogID=629724&PostID=727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