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与卢梭生平、作品、思想、影响有关的一切文章,题材和体裁均不限。截止到2013年11月7日。
小序
2012的6月28日,是卢梭诞生三百周年的日子。整整一年的时间,对于法国思想界而言,都是纪念日。不过卢梭显然不仅仅属于法国和法语文化区。他属于整个西方思想史中当之无愧的一流思想家,属于命运的外衣同思想的肉身严丝合缝的奥德修斯,属于对自我的阐释作为对人的阐释而导致的生命始终被暴露在世俗舆论与历史之光中的不幸的不朽者。
尼采曾半真半假地开玩笑说,“康德决意采用冒犯‘每个人’的方式证明‘每个人’有理,这是康德心中的秘密玩笑。他撰文反对学者,袒护民众的偏见。但他的文章只写给学者看,却不写给民众看。”尼采的这个玩笑不知怎的就让我想起卢梭。我心里觉得,这是康德从卢梭命运中吸取的一个教训。他和卢梭都是毫不客气地“冒犯每个人”的那类著作的作者。但是天真的卢梭却傻乎乎地把他的著作献给了全人类(事实上当时的tout le monde不过是巴黎的几个知名沙龙),还在全人类面前把上帝呼来喝去,在全人类面前解释自己的心路历程。他的行为明明是唯恐给自己招致的仇恨不够多,可他偏偏困惑于为何他被仇恨与偏见包围。心中充满幽默感的哥尼斯堡老人忍住笑意,叹了口气,一声不响退出了“全人类”的社交圈,把他的著作献给了绝无可能读懂它的某大公,宁静而低调地说出了在命运的惊涛骇浪中苦苦挣扎的卢梭拼尽全力吼出的真理。
同一个尼采,有一次又说道,有的人达到了个性的顶峰,但却并未达到思想的顶峰;有的人则相反。前者让我想起尼禄之流,后者则有莎士比亚和康德诸人。那么,谁是既达到了个性的顶峰又达到了思想的顶峰的人呢?我以为这个问题是尼采说出这段话的真实目的,虽然他并未提问,但他显然是希望读者在心里提出并自觉回答的,那就是他尼采。我也是这么想的,而且我认为,卢梭也是。卢梭是那种只对康德之辈真正发生意义和影响的人,但在现实生活中,他和康德却往往站在两个极端上。
要批评卢梭的个人生活,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第一,从古到今也未必再有如此具备给自己梳小辫子的天赋的公众人物了。第二,从古到今也未必再有如此自觉地把小辫子送到公众手中的人物了。卢梭自始至终认为他是人类中的特殊案例,但他试图通过对自己的分析和扬弃,达到普遍的人的境界,并作为一个典范而呈现。他的矛盾在于,他对他的特殊性怀有刻骨而缠绵的感情——因为他认为正是他的特殊才是他达至普遍的先决条件,但他的理想性却让他深知他的特殊性的局限。这个矛盾是他一生痛苦的根源。让他冒犯公众的,并不是他的特殊,也不是他的理想,而是他由特殊而向普遍的精神运动。这世上总有比卢梭坏上一千倍的人,也有从生到死都纯洁无瑕的人。这些人因为没有成为普遍的人的意志——普遍的人意味着真正的人——他们的个性无论善恶都是混沌的,被遮蔽的,随大流的;而卢梭,因为他的生命轨迹恰等同于他的精神轨迹,他没有办法阻止他生命的绽出和挺立于理想审视的光照之中的状态,他的特殊性中蕴含着他必然要成为一个普遍的人的因素。在这个具有内在真理性的真正的运动中,所有的善恶都无所遁形,在一定程度上也必将被放大。
康德可以从卢梭的生命经历中汲取很有意义的养分,且同时可免去亲身经历的无谓消耗。说康德是纯粹理论型的人格,是完全错误的,就好像所谓“纯粹理论型”意味着不了解经验的存在一样。事实上,更高等级的人类是那种能够将其他伟人的经验化作自身精神的养料的人。这意味着他们既了解那些经验如何造就了伟人,也懂得如何让那些经验不仅限于为当事人服务。卢梭一生的坎坷动荡以及形形色色的负面报道,都没有遮住康德的慧眼,他直视本质,只关注卢梭的意义。
卢梭的意义在哪里?在于整个西方人类的文明在他的质询下面临从根基处瓦解的可能性吗?在于他的目光总是穿越纷纭缭乱的表象而直抵真实的无可躲避处吗?在于他知道无望从他所生活也就是我们所生活的时代与社会中造就适合理想城邦的人物从而在梦幻中假手大自然来重新塑造人类的尝试吗?在于他虽然陶醉沉溺于个体情感的漩涡然而政治共同体的伦理与权利诉求永远毫无悬念地取得压倒性的胜利吗?……卢梭在正直这个词最深刻最纯正的意义上,是一个正直的人。惟其深刻,方能纯正。
卢梭的意义在哪里?在于他是这样一种不可思议的天才,在几乎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情况下,在一切高深思想领域取得了无可比拟的真知灼见;在于他年近半百才第一次正式发表著作然而从此之后他就颠覆了一切虚伪的传统和建立在自欺欺人之上的常识;在于他全部的精神生活都隶属于一个统一体,而这个统一体的实体却无法见容于现代社会,只能在他的写作中获得真实的存在;在于他一生都活在被赶出伊甸园的痛苦中:无论是从现实的意义上不得不漂泊异乡,还是从精神的意义上不得不承认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理想时代早已逝去;……卢梭在真实这个词最惨痛最犀利的意义上,是一个真实的人。
卢梭是一个巨人,就命运的精神面貌来看,不亚于拉奥孔的力量和庄严,然而每每被他自己那愚蠢的小温情和小感伤弄得不伦不类。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正因为他是一个巨人,所以他根本不在乎流露他愚蠢卑贱的一面——只有真正的庸人才刻意精心掩饰着自己的鄙俗和猥琐,虽然最终也不过是徒劳。巨人最终是属于巨人的,正如卢梭所真正生活的时代并不在1712年到1778年这短短的六十六年中,那只是他精神的发轫时代,这三百年来,他一直活着,活在每一个真正思考他所思考的问题的人之中,正如荷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加图,霍布斯等等,一直活在他身上一样。
我们追寻一位巨人,尽管他像喜马拉雅雪人一样的高大而罕见,但最不可取的做法无外乎一枪结果他然后制成标本展览,让庶民们再次津津乐道巨人的汗毛和胎记;我们千辛万苦历尽艰险穿越寒暑跟踪他的足迹,是为了让他引领我们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伟大意境中,提升我们的人格,并且把我们引荐给更多的雪人,他们的家族,让高贵培育高贵,让勇敢挑战勇敢,让智力激励智力,让意志磨炼意志,让真实照见真实。直到有一天,虽然在雪人中,我们已不分彼此,然而人类看待我们,却与他们自身迥然相异,我们方可离开这高山之巅,轻盈而矫健地迈过一个又一个“文明”,“都市”,“人群”,独立于峡谷和海滨,眺望迷人的曙光……
卢梭主要著作年表:
Chronologie des ?uvres
1742 : Projet concernant de nouveaux signes pour la musique《关于音乐中新征兆的设想》
1743 : Dissertation sur la musique moderne 《关于现代音乐的论述》
1750 : Discours sur les sciences et les arts 《论科学与艺术》
1751 : Discours sur la vertu du héros 《论英雄的美德》
1752 : Le Devin du village — Opéra représenté à Fontainebleau devant le roi le 18 octobre 1752. C'est un succès. Première représentation à l'Opéra le 1er mars 1753, c'est un désastre.歌剧《乡村预言者》,1752年10月18日在枫丹白露为国王上演,取得成功。1753年3月1日在歌剧院首演。
1752 : Narcisse ou l’Amant de lui-même, comédie représentée par les comédiens ordinaires du roi, le 18 décembre 1752.《纳尔西斯或自恋者》,喜剧。
1755 : Discours sur l'origine et les fondements de l'inégalité parmi les hommes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1756 : Examen de deux principes avancés par M. Rameau 《拉莫先生对两种先进道德的测试》
1755 : Jugement du Projet de paix perpétuelle de Monsieur l'Abbé de Saint-Pierre 《对圣皮埃尔神父的永久和平计划的判断》
1758 : Lettres morales, écrites entre 1757 et 1758, publication posthume en 1888 《道德书信》
1758 : Lettre sur la providence 《关于天命的书信》
1758 : J.-J. Rousseau, Citoyen de Genève, à M. d'Alembert sur les spectacles 《日内瓦公民卢梭,致达朗贝尔》
1761 : Julie ou la Nouvelle Hélo?se 《朱莉,或新埃洛伊斯》
1762 : émile, ou De l'éducation, dans lequel est inclus La profession de foi du vicaire savoyard au livre IV.《爱弥尔,或论教育》
1762 : Du contrat social《社会契约论》
1764 : Lettres écrites de la montagne 《山中书信》
1764 : Lettres sur la législation de la Corse 《关于科西嘉立法的信函》
1771 : Considérations sur le gouvernement de Pologne 《对波兰政府的思考》
1771 : Pygmalion 《皮革马利翁》
1781 : Essai sur l'origine des langues (posthume)《语言的起源》
1765 : Projet de constitution pour la Corse (posthume)《科西嘉宪法草案》
1767 : Dictionnaire de musique (écrit à partir 1755 il para?t à Paris en 1767)《音乐词典》
1770 : Les Confessions (écrites de 1765 à 1770, publication posthume)《忏悔录》
1777 : Rousseau juge de Jean-Jacques (posthume)《卢梭审判让.雅克》
1778 : Les Rêveries du promeneur solitaire (posthume)《漫步遐思录》
1781 : émile et Sophie, ou les Solitaires (publication posthume en 1781, la suite inachevée de l'émile) 《爱弥尔和苏菲,或遁世者》
阅读参考附录(其实有很多,但大部分没有译本,我就不附了,就我所知道的有中文译本而又和我得到的参考书目重合的,就只有以下两本):
卡西尔《卢梭问题》(这是一部指定必读读物,写得非常好。)
卡西尔《卢梭,康德,歌德》(卡西尔关于卢梭康德的研究总是非常有价值的。)
罗伯特.德拉提:《卢梭规定的“人”》(翻译帖,每日更新)
政治哲人施特劳斯:古典保守主义政治哲学的复兴(这篇文章虽然主要是介绍施特劳斯,但是涉及的内容中包含非常重要的现代性三次浪潮,而卢梭作为第二次浪潮的代表人物亦被放置于整个现代性历史进程中考察,并且该文写出了施特劳斯学派对于卢梭政治哲学地位的突出强调,把卢梭安排在仅次于柏拉图的位置上)
征文
婀娜摇曳的灵魂——植物世界里的两个卢梭
读卢梭《政治经济学》随札
《爱弥尔》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