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的使用和作用
1919年以前,诗文中用一些典故,是最平常不过的事。那时候“推车卖浆”者流基本上和文字无缘,文人用典不用典和他们也不发生关系。后来识字人多了,但是虽识字而还未能博览群书,碰到文人雅士诗文中的典故,就不能理解,不知所云。于是文学革命就提倡用白话文,把那些旧诗旧文称为“死文学”,其中的用典故被认为是故弄玄虚,故意要人看不懂云云。
读诗读文遇见不熟悉的典故,真会有两眼抹黑,无从索解的感觉。但是若是知道这典故的读者,他会觉得,这个典故的使用,大大加深了诗文的感染力。
“ 涕泣对牛衣卌载都成肠断史 废残难豹隐九泉稍待眼枯人”
这是陈寅恪先生辞世前不久为他夫人“预写”的挽联。大意是说,四十年夫妻已经都成了悲惨的历史;我这个废残之身,也难以继续多少日子,你在九泉之下,稍微等等我这个眼枯之人,我很快就会来追随你了。
其中两个典“牛衣对泣”和“南山豹隐”。如果不清楚,也可以大致了解对联说的什么(如上)。
《汉书 王章传》:“王章字仲卿,为诸生,学长安,独与妻居。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与妻诀,涕泣。其妻呵怒责曰:‘仲卿!京师尊贵在朝廷人谁逾仲卿者?今疾病困厄,不自激昂,乃反涕泣,何鄙也!’”王章妻子在他因贫病而涕泣时,用呵责来勉励他奋起共度时艰。对联用这典故更见夫妇情深,更见丧妻之痛。几个字胜过多多字。
《列女传 陶答子妻》:“妾闻南山有玄豹,雾雨七日而不下食者,何也?欲以泽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远害。”对联用这个典故,着重在“藏而远害”一点上。当时文革正起,陈先生夫妇被扫地出门,家被抄,存款被冻结,人被伤,还要天天批天天斗。“废残难豹隐”,五个字有多少潜台词在里边!和下面“九泉稍待眼枯人”加在一起,又是何等的凄苦哀伤悲情!
要用白话文不用典故,说说同样的意思同样的感情,不知要用多少字,而且还不知能不能达到同样的程度。这就是典故的作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