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两次亲历城管执法现场
城管与小贩的闹剧由来已久,而且愈演愈烈,头几天苍南城管被打把这个话题再次推向一个新的高潮,在网络上一片叫骂声稍微平静后,我想说说我在帝都亲历过的两次城管执法。
一次是在两会召开的时候,我从某立交桥路过,正好看到一堆人围着一个骑着摩托车的残疾人,要没收他的三轮车,那个残疾人奋力跟他们对抗。后来三四个城管上去推车,那个残疾人高喊:“共产党打人了,快来看啊。”“救命啊,共产党打人了。”这还了得?四五个城管殴打一个残疾人?我正好路过,愤怒地掏出手机拍了几张照片。其中一个城管看见我照相了,看了我一眼并没有阻拦。最后他们把那个破旧的三轮车弄到大车上拉走了,剩下那个残疾人站在那里骂娘。
后来跟周围的围观者一打听,这个路口平时有很多三轮黑车,这个残疾人在这里揽活已经好久了,平时其实城管很照顾他,执法的时候会拉走别的三轮车,但是对他只是说说而已,这几天马上开两会了,提前好几天就通知他这几天别来,领导要检查,可是他仍然天天来,叫城管也很为难。我主动把照片删除了,我时常想起那个残疾人自己都不利索,还用电动残摩拉着行人在拥堵的马路上奔跑有多么危险?万一出事了,他有能力赔偿吗?想想城管似乎是做了一件好事。
再看看周围的确没有一辆揽活的三轮车,离他不远的过街桥上平时还有一个要饭的,一年四季以桥为家,冬天为了挡西北风还在护栏安了一个围挡,两会期间桥上出现一个城管专门看守,会议结束后那个城管消失了,乞丐再次出现在过街桥上,任尔东南西北风,我自岿然不动。
(某立交桥上的乞丐)
第二次是在某小区的过道上碰到城管公安联合执法,那里本来是厂区的家属楼,一层却突然被改成了门面房,聚集了不少人气,一些做小买卖的就在人行道上占道经营,本来不宽的人行道两边都是摊位,只留了一个可以两人并肩走过的通道,如果遇到有人挑选商品,行人等不及只能从旁边的绿化带踩过去。
后来有城管来清理,一群商贩跟一群城管动手打成了一片,还有几个被带走了,道路清净了几天后又恢复正常,不过方式跟以前有所不同,大约5、6点下班高峰,马路边就会停着一辆城管执法车,一些貌似临时工的小伙子会在便道上来回转悠,而那些商户把大包小包的货品堆放在马路边,有的还跟这些协管亲切交谈、互抽香烟,一直到九点城管下班,城管车离开了,他们就把商品摆出来了,看似城管与小贩互不干涉,“和谐”了很多,但是叫卖声一直会吵闹到深夜,影响楼上居民休息。后来旁边还干脆摆起来小饭桌,什么麻辣烫、炒米线,烤串应有尽有,乌烟瘴气,喝酒多了还有打架的,马路是一层黑油。
(拥堵的马路)
那天晚上遇到城管联合公安综合执法,场面很大,来了几十个人,拿着对讲机的估计是正式工,后面跟着的可能都是临时工。他们把那些三轮车炉子抬到了车上,商户没有人上去吵架,估计是劝过他们很多次了,自知理亏。旁边看热闹的居民也不时地评论:“也应该管管了,太乱太脏了,马上天气热了,苍蝇蚊子到处都是。”
(执法现场)
二:临时工的产生
其实在这个便道旁边就是一个农贸市场,里面的生意并不好,让我想起了几年前附近的一个露天早市。那个市场很大,只有一个铁架子搭起来的棚顶,里面商品从针织品到各种海鲜应有尽有,甚至花3-5元就可以买到一件出口转内销的外貌衣服。最受欢迎的是蔬菜,既便宜又新鲜。可是后来那个市场被拆除了,在他不远处盖了一个二层小楼,商户都被安排进楼了,由于摊位有限,很多人失去了经营场所,也由于摊位费昂贵,各种商品价格都提高了,蔬菜能贵出一倍,顾客少多了,而马路边的小贩占道经营增多了,还是便宜菜受欢迎。
(执法人员正在把一个三轮车抬上汽车)
记得以前某处车站有个卖驴打滚的,我在车站等车,看他一边卖货一边用对讲机说话,我很好奇就问他跟谁讲话?他说他的两个孩子分别在马路的两头望风,如果发现城管车来了,会及时通知他逃跑。城管人手不够,大量增加临时工,小贩人手不够,大量生儿子,怪不得生活条件越差的人越反对计划生育,原来家里人口多总是会派上用场的,至少在对付城管的时候儿子多了会体现出绝对的优势。
城管与小贩以前更多的是“周旋”,现在上升到“打”,城管也从“打人”沦落到“被打”。一次我和一个城管的朋友聊天,我调侃他:“为什么你们打人的时候都成了临时工?”他回答说:“打人的肯定是临时工,正式工是不会打人的,傻子才会因为打一个小贩丢掉自己的饭碗。”一句话道出了玄机,也道出他们的很多无奈。诚然,城管也只是一份谋生的工作,挣钱养家糊口,也有家人,家人也希望他们平安,没有人会愿意整天处在“打”与“被打”之间。尤其是,无论“打”或“被打”,他们都是输家:“打了”要遭到所有人的咒骂,还要承担后果,也许会丢掉饭碗;“被打了”要受到所有人的嘲讽,还有领导的白眼,严重了也会丢掉饭碗。
于是,为避免这种尴尬,产生了临时工。据说这些临时工城管大多由失业工人组成,少部分以前是农民工,极少数人以前坐过牢。这种城管文化程度普遍低下,多数不识字,素质差,主要干体力活。打小贩、拆房子什么的一般都由这些城管实施。他们也有制服,但制服跟行政执法中队的制服很不一样,也不配头盔、对讲机和防刺背心。收入微薄,很多其实比摆地摊的小贩收入还要低,只达到当地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由于做错事可以随时裁掉,工资又低,这类临时工往往成为地方政府城管的主力军。虽然是临时工,但是他们也是代表城管在执法,看似城管撇清了不少是非,但是拉低了城管队伍的整体素质,也给“野蛮执法”、“野蛮强拆”找了“当事人是临时工”的万能借口,变相提高了违法犯罪的机率。
(公安参与联合执法)
三:小贩“违法经营”的深层原因
不知道是帝都的城管素质高些,还是帝都商贩的觉悟高些,我遇到的两次执法现场双方还都算淡定,目前这两处的环境卫生好转多了。我脑子里时常会浮现出那个残疾人,浮现出那个小区便道,浮现出小贩无奈的面容。如果那个残疾人衣食无忧,他还会出来当马路杀手吗?如果市场再多一些,租金便宜一些,那些商户还会占道经营吗?有个避风的屋子总比太阳底下舒服。如果老百姓手里的钱充足一些她们会在一斤菜几毛钱的差价之间徘徊,去选择质量没有保证的游商的东西吗?还有那个卖驴打滚的,驴没有打滚,他成天需要跟驴一样辗转在城市各条马路摸爬滚打,如果把每天那点微薄的收入,三人一平均,每个人收入才多少一点?
所以仔细想想,还是贫富差距太大,许许多多不合理的制度,造成监管机制混乱,本应该提供给老百姓解决生活需要的市场成了敛财的场所,一切向钱看齐,你要赚钱就得去市场交租子,高租金让许多小贩进不起,可是数量不多的市场也让许多想进去的商贩找不到位置。我们的GDP世界排名位居第二,人均收入排名第99位,一人几辆车,一年收入多少万,看起来真是个很富有的国家,可是,这些被平均的人境况可是有天壤之别:有的需要处心积虑、周游列国洗钱,有的需要大费周折、辗转南北跟城管周旋。
每一次的“暴力执法”或者“暴力抗法”都会折射出法律、道德、人性,但是每一次也没见好转,小贩越来越勇敢,“临时工”越来越凶残,是什么让城市执法陷入了这样一个怪圈?是什么让城管陷入“打”与“被打”之间?当我们看到网络上经常曝光的血腥场面,不管谁被打了,我们都会感到深深的不安:这样越演愈烈地扩大下去,城管与小贩之间的对抗就会上升成民众与政府之间的对抗。城管和小贩到底谁是受害者?或者都是受害者?每当这时,我们的政府,我们的社会到底为此该扮演怎样的角色?除了关注被打的是谁?真正该做些什么?谁才能给这些问题一个最圆满的答案?与其不惜一切代价出资养着庞大的城管队伍,不如花点钱扩大一些收费合理的经营场地,多做一些方便老百姓的实事,希望城管文明执法的背后多关注小贩“违法经营”的深层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