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公的日记本
外公已经去世了三十多年,他没有给我留下丁点东西。这倒不是我惦记着他的物质财富,我也不是那样的人,何况他也没有什么物质财富。如果说他还有点财富的话,那也就是他乡下那栋土砖瓦结构的旧房子,这也轮不到我去惦记。他有几个儿子和孙子。
我惦记的是他的那些日记本。外公的日记本有多少本,我不太清楚,只知道他每天晚上都会写日记。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只要他不生病,或者是喝醉了酒,他都会坚持写。外公写日记,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从懂事的时候就目睹他写。外公写日记,都有一个固定的格式。日期、天气状况、内容。他写日记用的是一只粗大打墨水的钢笔,产地上海,品牌“永久”。他每天写完日记后,便会放在一个抽屉里。
外公一生娶了四个老婆,我的亲外婆是外公的原配,在我母亲四岁那年病故,第二、第三个老婆,我也没有见到过,听我母亲说,一个不知什么原因离家出走,一个患有精神病,不久便去世了。第四个老婆原来是外公家的保姆,而后成了外公的老婆,也即我见到的后外婆。后外婆不识字,她看不懂外公的日记,也不会随便去翻外公的日记本,只有像我这样略识几个字的小屁屁孩,出于好奇心,在没有经过外公允许的情况下,偷偷地去翻看。每翻看一次都似乎有一种“犯罪感”。因为语文老师曾经说过:偷看别人的日记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外公的钢笔字写得很漂亮,隽永、秀气,用宋代词人高登《送太元》:“胸中翻锦绣;笔下走龙蛇。”来形容他的字也不为过。外公没有读多少书,因他是几代单传,未成年就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任。他与众人有所不同,养家糊口不是在农田里“刨食”,而是在江湖上行走。手持罗盘看风水,熟知易经算八字,身背尖刀当屠夫,烹饪艺高做厨师。甚至跑去汉阳兵工厂造枪炮等等。闲时一壶浓茶,一根烟斗,可以与人聊半天他行走江湖上的奇闻趣事。就是这样在常人看来,一个肚子里没有什么“墨水”在江湖上行走的人,还能坚持天天写日记,这似乎让人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由于他走南闯北阅历深,早期所写的日记其内容大都是一些历史事件,以及在江湖上的所见所闻。比如:护路运动,汉阳兵工厂丢枪案件,直系军阀首领吴佩乎率大军南下平息两湖战争。还有他所学几门手艺的一些过程故事。后期的日记相比前期简单得多,大多是帮人看风水看地,杀猪当厨师的简短记载,以及农业生产的记录。有点让我觉得奇怪,他所写的日记很少有算命算八字的内容。
偷看外公的日记时,我还比较小,才上了几年的小学,里面许多人物和事件不太懂,没有水平,也没用心认真地去研读他的日记。以至于我对外公了解得不够,无法认识真正的外公。
听我母亲说,外公逝世后,他的那些日记本被我一个表姨父拿走了。对此,我有点儿纳闷,这个表姨父他凭什么拿走?他拿去干什么?当时拿的时候为什么没有人去制止或争抢?表姨父是外公同一个行政村的人,没有住到一起,外公住的是一个叫黄家美的自然村,而表姨父住在离外公家有八、九百远的坳上自然村。如果这个表姨父将外公的这些日记本拿去研究整理,写成家史或者什么的,那我们这些后辈也无话可说。最让人担心的是,很有可能表姨父出于好奇,以为这些日记是看风水算命的教材拿去学习,但是看了一下,日记里大部分不是这样的内容,于是弃之作废纸糟蹋掉,或者当废品卖给别人,那可就惨了。这样的话,外公几十年的日记就白写了,也就无法让我们这些晚辈了解一个真实的外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