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天气好,踩着阳光步行去汉唐书店买了四本书,野夫的《乡关何处》、《1980年代的爱情》、《身边的江湖》,还有一本柴静、刘瑜、黄章晋推荐的《他们的中国》,其实野夫就是柴静特别推崇的,她说读野夫回忆外婆的文章,“我坐在人声鼎沸的地方,看到这里,把筷子搁在碗上,起身走出去了,怕当众放声哭了出来。”而四四也说过她在银行排队偷空读野夫这本书时,曾忍不住流泪。
当时我尚未读过,无法体会这种情怀,而当真正捧着书看过几篇,看他写母亲、外婆、大伯、幺叔等人的个性和际遇,只觉厚重和真实。那种将爱恨情仇借文字用十二分气力描述出来的笔触,就像他每次和外婆告别都要痛哭一样,是条件反射的本能,就像读者读他的文章,在措手不及间,也条件反射般丢盔弃甲,心底最柔软的部分全被击的粉碎。
我想,之所以具有这种效果,一方面是因为感同身受他笔下亲人的遭遇,感动于那些深入骨髓的至情至爱,另一方面,也使得阅读的人都想起了自己的亲人。就像以前说的,感同身受只是对自己反复凝视。
《身边的江湖》这本书柴静也推荐了,运如飘萍,命似转蓬,到头来都是江湖儿女。野夫惯于下笔狠,据说有时写完在沙发上要躺整整一天,象一生气力已经用尽。这也许与他个人经历有关,跌宕起伏的命运,心中至亲的亲情故事,每个墓碑下都埋葬着一部残酷长篇。真正掘开之时,用再尖锐深刻的文字,也无法承载那无数的往事。所以,如果没有在天之灵,再耗费心血的写作也不过是为自己的心灵埋单。在今世欠下的许多,都该在今世把它们一一埋下,入土为安。
回首短短几十年貌似顺利的生涯,我们所欠下的,有多少还在抛尸荒野,暴晒于日月之下,有多少是我们永远无法埋单的遗憾。我们只能在力所能及的范畴内,尽量做好,除此之外,什么都不会改变。
但是就在刚才,父亲打来电话,抱怨我好久没给打家里打电话了,其实这两天我一直要打,天冷降温该提醒他们加衣注意保暖,可总是这个事那个事的岔开忘记,一天拖后一天。这么简单的事都做不好,所以生活中注定处处充盈着愧疚和遗憾。这和能力无关。
《他们的中国》这本书以前听说过,看见顺手就买了,可是通过这本书却知道了一件事,真正感叹世界很大也很小,冥冥中人以群分,貌似无关的却明里暗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好奇妙又很亲切,原来我们一直在一起。过几天,一定要去再买几本书。
昨天晴朗,现居加拿大的西安朋友告诉我去观音禅寺的路线,于是昨晚备好今天中午的吃食和饮用水以及相机,打算今天中午下班后直接去参观欣赏,顺便进山看看秋景。可早晨起床就发现下雨了,只得放弃计划,将食物放回冰箱,中午下班就跑回家了。
秋雨绵绵,下午抱着暖水袋躺被窝里继续看书,本该睡意朦胧的渐渐入梦,但却仍然深深沉浸在野夫营造的氛围里,一次次感动于字里行间的真挚,越发清醒,难以掩卷。索性看了整整一下午,过于悲苦的感觉让人难以自持,于是晚上熬了甜汤,滋养身心。
而此时,雨已停,窗外月,似乎有破云而出的势态。
材料:银耳、红枣、桂圆、莲子、花生、枸杞、红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