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的河水汇成歌------天丽的故事
(上篇)横中岁月
仙居横溪中学,一所曾经享誉台州,翘指仙居的中学,座落在我老家仙居横溪镇五都潘村的村头,学校座拥羊草山,仙居母亲河永安溪在校园旁潺潺流淌,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流贯通整个校园。校内古木参天,小径纵横,亭台楼阁……诸多元素集中,自然环境之佳他处恐怕无二。在那里,我度过了初中三年,高中三年的学生年代,并且成功考取大学。四年大学毕业后又分配回横中。在横中,我遇到意中人,结婚,成家,生育女儿……青涩时代,黄金岁月,都在横中。而且是我们五都潘村的潘氏先人捐赠土地甚至贡献了潘氏祠堂才有了横中这所曾经出类拔萃的名校。那里的一山一水一河流,一花一草一树林,一土一石一小径,一砖一瓦一楼舍…深植在记忆里,是我人生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今身处杭州,魂牵梦绕的终究是横中的一景景一幕幕。
一花季年华,操场挥洒
初中三年,我就读横中的少体班。顾名思义,这样的班级是以体育运动为主,文化课为辅的。而这样的教学模式,也最迎合我们这个年龄段贪玩的天性。学校根据学生个人身体状况和特长,分设有田赛队,径赛队,乒乓球队,篮球队等。径赛队又分为短跑组,中长跑组,跳越组等。不知是我自己的意愿还是学校的需要,我被归入中长跑组,进行运动场上周而复始的训练。学校的规矩,起床后是晨读,而我们少体班的全体同学则进行每个组别不同的晨练。带队老师早已在操场等待,先做伸展四肢的预备运作,然后带领或指挥我们绕着操场完成规定的圈数。为防止我们偷懒或换换环境,体育老师偶尔也会领着我们外出到公路上跑。这样的情况大家最是叫苦,一步都不得懒皮,往往在气喘吁吁筋疲力尽中返回教室。正当我们懒懒地取出书本开读时,铃声适时响起,大家又象百米冲次一样飞奔食堂,领取自己的饭盒,回宿舍填充早已饥肠辘辘的肚子。吃了早饭后再把饭盒蒸上中餐的饭。全校同学的洗涮饭盒淘米取水及个人和环境卫生都依赖这条贯通校园的清澈小河水,每当此时,小鱼小虾还会乘机与学生们做做游戏,争食饭盒地的残羹冷炙。我当然是回到距离学样只几百米远的家里吃饭,吃过早餐又马上回学校,上一个上午的四堂文化课。下午的时光最轻松悠闲,也是少体班令全校其他班级羡慕和向往之所在。我们如自由快乐的小鸟三三二二在操场上追逐嘻闹,随心所欲玩我们想玩的各种游戏。体育老师前来督促检查时,我们装模作样或跑或跳或压脚举双手,做着能敷衍老师的动作,作温顺乖巧状,一旦脱离开老师视线,个个又展现顽皮不羁的天性。少体班,让我们在操场多于在教室,让我们喜动不喜静,让我们爱体育多于爱文化,让我们四肢发达头脑却简单。我是学校里中长跑运动员,身高和耐力都还凑合,所以与高年级同学组成的校蓝球队又挤占了我不少的少年时光。
少体班同学最得意洋洋大显身手的就是一年一度学校的秋季田径运动会。每位同学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操场上会狠狠的露一手。我报名的项目当然是800米和1500米啦。我和本班另外一位女同学在操场上,你追我赶,相互竞逐,将同组的其他同学甩得远远的。在几乎全校师生的呐喊助威声中,在大家的叫好欢呼声中,我两紧咬牙关,发力飞奋,几乎不分前后向终点冲刺,但每每是我屈居第二。因为这位同学汗水洒得比我多,我的身高优势往往败在她的刻苦训练中。
也因为有一定的体育特长,学校竟让我们免考直接进入高中部,当时还自鸣得意,叫好连连,也骄傲无比。哪曾想运动场上荒废的时光我高中三年要大量的去补救,还是千疮百孔,漏洞百出,尤其英语,白纸一张,其他各科也只能勉强应对。好在当时目标明确:考上大学,实现农转非。还有就是运动场上练就的良好体力和意志力。家近在学校的优势也明显体现出来,学校晚自修回到家后,当住校同学早已呼吁入睡时,我却能继续在家里的蜡烛灯下发奋努力,即便周边人声喧哗,我仍能全神贯注于自己的学习天地里。父母当然全力支持配合。记得当时在县广播电视局工作的父亲不知从哪里得到信息,比别人抢先一步购买到四人帮粉碎后国家出版的第一套全国高考复习用书,骑自行车翻越山岭近百里路,将这套十分珍贵的课外参考书慎重其事地送回家。我放学回家吃中饭时碰到父亲当时感觉很意外,心想父亲不是昨天刚骑自行车回县城上班了吗,怎么今天又回来了。父亲当时也只是轻描淡写说着这套书的事,吃过饭后,父亲就又骑自行车匆匆赶路,返回县城上班了。母亲则经常饮食上为我开小灶,甚至把饭菜送到学校让我享用。姐姐也就读横中,早我两年考入温岭师范,1983年9月,我如愿以偿跨进大学校门。一家有两人农转非,这在村里是很荣耀的事。为此,父母还包放专场电影,答谢全村父老乡亲。横溪中学培养了我及姐姐,若干年后我和姐姐同在母校任教,成为学校里的两朵姐妹花,一时也曾是横中的美谈。
二婚姻事业,成就于此
1987年7月我从浙师大历史系毕业,与父母商讨今后的分配去向,父亲说,这有什么好犹豫的,横中当然是首选,你想想谁能有你这么好的便利条件,学校就在家门口,而且也是这所学校培养你上大学的,你应该很清楚自己的落足点。就这样,我如父母心愿回到母校,手执教鞭,畅意讲台,书写理想。
办公室是政治历史地理三科合联的,与我面对面而坐的是一位名叫杨建武的老师。他台州师专中文系毕业,横中也是他高中的母校,年龄与我相仿,却比我早四年分配到横中也任教历史,且当时已经是浙江省教坛新秀了,也是当时全校教师中荣誉最高的唯一一位。他一米六五的身高,一百多一点的体重,留着小胡子,清清瘦瘦的,也端端正正的。这样一位有经验有荣誉的教师,我自然心生敬佩,他对我当然更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欢喜有加。一来二去,两人似乎都心生好感。正是你嫁我娶的黄金年龄,建武所担任班主任的高二文科班学生从蛛丝马迹中灵敏地察觉出我们的恋爱迹象,他们竟然一个个像自己是当事人似的心花怒放地议论着高兴着亢奋着,调皮者还时不时在办公室只剩我们两人时偷窥或故意敲敲门窗。要知道,当时建武所担住班主任的这班级学生的自豪感骄傲感是何等的强烈,他所任教的历史课是学生们最期待的,班主住的恩威并重,管理班级的张弛有度,与学生的连心交心贴心在全校是最突出的。所以,他班级的学生是喜老师之所喜,自己信赖爱戴的班主任找到意中人了,他们怎能不奔走相告,笑逐颜开!与学生兴高采烈欢呼雀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父母的强烈的反对。这也难怪,建武所在的村叶岩头当时还不通公路,从我们村到他家光是山路就要走十多里。他父亲已经去世,弟弟跟着他读高中,姐姐哥哥已另立户,他是家里的顶梁柱,家里的经济条件可想而知。就我个人条件而言,一米六五的身高,着高后跟,身高体重,还有学历都要超过他。母亲的反对尤其强烈,因为村里人议论纷纷,怎么把女儿嫁到这么穷的一个山村去,母亲当时所面临,所承受的舆论压力可想而知。但爱情的力量是强大的,我竟然置父母的反对于不顾,我行我素,继续着我们的恋情。建武也多方努力,尽量减少来自于我父母的阻力。聪慧的他将学校的书记和校长作为我们的媒人,由他们出面去说服我的父母,其中的一位媒人,恰好是我母亲的初中同学。在种种合力的作用下,父母终于由反对转向支持。1988年12月我们步入了婚姻殿堂时,学生们也从高二升入了高三,他们对
自己班主任加历史任课的出众才华由衷的赞赏和钦佩,因而对老师的爱也更深沉更真切。可以说他们班的学生们和我俩一起共同走过了一年时光,他们比我们当事人更急切希望我们喜结连理。当听闻我们果然修成正果,结婚在即时,高三文科班学生的综合实力加上学生们对自己老师的无比挚爱,都施展在他们为庆祝我们结婚而精心打造的一台精彩的晚会上。
记得晚会是在学校一间破旧的当时还闲置着的教室里进行。一经打扫妆扮,喜庆的气氛相当浓厚。全班五十多位学生一个不拉一一上台表演。形式意想不到的多样,歌舞相声小品诗朗诵武功表现都有,每个学生的感情投入而激发出来的表演水平也震惊着我们的内心,连平时十分沉默腼腆的学生都一改以往的性格而露出他们非常靓丽的一面。大家用各自才艺风格演绎相同的主题,那就是对我们真诚的庆贺和祝福。只可惜1988年的当时还没有什么摄像工具,也无这种拍摄保留的意识,加上时间的久远,学生们表演的具体节目遗忘殆尽了。但还记得我和先生表演的节目就是我们两人合唱夫妻双双把家还这首歌。我比较拘谨紧张放不开,先生倒是得意洋洋,从容不迫,表演自如。一者先生本身就善于表演,他曾自创相声自我表演获得过县一等奖。二者面对的又是他自己十分熟悉的本班学生,更何况他称心如意抱得美人归。所以他将人生得意马须尽欢的快意得意畅快淋漓地演绎了出来,整个演出晚会也到达了高潮。我们享受到了只有教师才能享有的最高奖赏。
我们的婚房就设置在学校分配的宿舍里,唯一高档的物品是一台父母赠送的收录机。结婚大约三四年后才添置了一台二十五寸的彩电。小日子的艰辛可想而知,但家是温馨,事业是辉煌好,收获是丰厚的。一年后,即1989年,女儿出生,这一年建武事业上继续高歌猛进,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的荣誉。当时全县仅他一人获此殊荣。
三世外桃源,心安吾乡
学校距离热闹喧嚣的横溪镇有三五里路,置身于宁静的乡野,坐拥着羊草山。山坡上既有茂密的丛林,又有可以种植的荒坡。我们和很多勤劳的教师一样,在课余的闲暇开荒种菜,自足自给。甚至有剩余相互交换或赠送。置身于世外桃源样的环境中,我们自娱自乐,自得其所,自我满足。徜徉在学校宁静的与世无争的充实而又知足的一方净土里,莳花弄草,心安便是吾乡。寒暑假的时间我们也基本在学校度过。每当这样的时间段,已经考上大学的建武弟弟建明也来横中度假,在本校就读的外甥卫军也欢歌而来。四个人刚好可以打打牌或玩玩麻将。姐夫见儿子长时跟着我们到底忙些什么要来一探究竟,当此时我们打麻将恰巧中场休息,我要照看女儿。很少看书的卫军此时正拿着一本书翻阅着,而这一幕刚好落入前来探究的姐夫的眼帘。姐夫大为欣慰,于是对儿子来横中大为赞同和兴奋。他以为儿子喜欢上了读书,却不知儿子平生中很少看书的镜头竟一个不落地印入他的眼帘,他暗喜儿子读书有望了。一直到现在,我们忆起这一幕时仍然会忍俊不禁,笑语阵阵。我怀孕后半期,夫君既上着他自己的课,也代上着我的课;前一晚还与隔壁的杨鸣园老师的家人打牌,第二天晚上女儿却呱呱坠地;我临产前夫君为我做的一碗只有水只有面没有其他任何东西甚至没有放盐的面;婆婆兴冲冲拿来竹椅子老公鸡来看望我及带孙女的场景;拣集地上的苦揀子做成苦揀豆腐的事电视播放不明卫军经常以去为舅舅旋转天线为名找借口来横中消遣的事;正当我们战况正浓时女儿不适时醒来吵闹……
一桩桩,一件件,挥之不去,萦绕心头。
一晃,女儿也是两个宝宝的妈妈了,我们践行着体验着当年学生们的希望和祝福,相敬如宾,风雨同舟从乡镇走到县城,从县城走到省城。车水马龙,霓虹闪烁的闹市,一切都是那么的功利,快速,多变。于是不由自主地追怀起横中岁月里的那分宁静,淡泊,安详。横中给了我健康的身体和不屈意志,横中改写了我的人生,让我农转非,横中成就了我的事业婚姻和家庭,结婚三十年来,夫妻恩爱,十年前我即便不幸患上帕金森病,夫君爱我宠我更甚。感谢横中,祝福横中!
(下篇) 执子之手,帕路同行
记得是2006年暑假里,当拿着梳子梳头时,发现自己左手力气使不上,有些肌无力,先生强烈建议我去医院,我以为可能太劳累罢了。自己身体素质向来很好,从初中开始就一直活跃于运动场,从来无小病小痛的,怎么会料到一年后确诊出来的是帕金森病?发展为僵抖后,先生见我仍无动于衷,于是就陪同着强迫我去浙一浙二省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就诊,但诊断结果不一,此时女儿正值高三,高考在即。2007年暑假,女儿高考结束,先生领全家前往北京。他托在美国的高中同学的关系,有幸得到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冯涛的诊断,85%以上的可能性是帕金森病,如果要100%的确诊,说可以去解放军304医院做个脑部仪器检测,不过费用挺高。先生毫不犹豫进行了联系安排,诊断结果,右脑明显凹陷,100%的帕金森病。从来时的心存侥幸,到此时的确诊,难以接受这一无情的结论,精神支柱倒塌,饮食点滴不进,一路以泪洗面。先生女儿想方设法宽慰我,激励我,逗引我让我说让我笑让我吃点东西,我无动于衷,心如死灰。其实初起病并不重,是自己心力不强,人为将自我推向深渊。从此,将身心自我禁锢于窄小的家中,不敢外出,羞于见人。家里失去了往日的欢笑,我冷淡漠然,生活在自怨自艾中,先生的柔情先生的温情先生的关切我或熟视无睹,或拒人于千里之外。顾影自怜,自我封闭,自加重负,自增苦楚,度日如年。
女儿上大学,先生工作繁忙,我向单位请了长期病假一个人在家,他放心不下。于是,我来到父母的家。在大半年与父母在一起的时光里,我体会到了父母的深爱和亲朋好友关爱的温暖。先生还有女儿当然是天天的电话问候,每到周末就拎着大包小包我喜欢吃的东西,从杭州赶往仙居陪伴我。而我却根本不知晓坚强外表下他柔弱的心。他对我疾病的担虑对我病疼的怜悯,及他内心比我更深的苦楚和愁闷。还有,他的饮食起居衣服换洗等等都独自一个凑合着,孤单寂寞还伴随着对我的深切担忧和苦闷徬徨。他单位的一同事后来碰到我说我福气大,先生真好。说一起共同吃饭时提及我的病情时,先生泪水满盈,语言哽咽,情深至极。
先生见我在父母身边也不是长久之计,于是又接我回到杭州。在先生的牵手下,走上了挂名中医号子喝中药的一段路子。先生觉得一旦用上西药,后半生都得与西药为伍,西药的副作用对我身体的其他部位又是长期的侵害,说不定中药还能走出新的路子来。更何况时年我只有42岁。于是浙江省名中医馆,回方春堂,胡庆余堂,桐君堂,省中医医,市中医院等多家医院都留下了先生为我探路在前然后夫君又牵我手左右奔波穿梭的身影。面对愁眉苦脸,日渐消瘦的我,先生用他的广博知识风趣表达为我慢慢筑起了精神堤坝。几年时间里,钱化了倒是小事,先生如此之多的苦心和期盼包藏里面,药效却甚微,而我也被难以下咽的中药水折磨。喝药苦,颤抖僵硬苦,内心更苦。看着我备受折磨又无大起色,先生不得不选择西医,西药副作用也暂且搁置,他觉得能让我颤抖有所控制痛苦有所减轻比什么都强。也许是先生对妻子的挚爱感动了上苍,让我们有幸碰上了一位热心的湖州大姐。在她的推荐下,我开始服用息宁,想不到效果出奇的好,经一阶段的服用,一天中上午下午晚上各有三个时间段出现轻松状态,再也不是原先的度日如年了,人生最底谷最艰苦时光终结,息宁使我获得了新生。先生的苦心付出终于得到了应有的回报。久违了的笑声又重新回归。
随着状态的好转,我也开始从封闭的状态中不断的走出来。帕友许萌将我拉入帕友圈以后,让我感觉到与我同病相怜的人竟然这么多,而且有比我更年轻状态更严重的帕金森病人!他们的精神面貌却很坚强乐观。女儿成家后女婿亲家公亲家母对我关怀备至。特别是外孙外孙女的陆续添增,亲情的队伍和力量越来越强大。亲友团庞大的架势和阵容及对我的开导鼓励激发,我再不自怨自哀,自暴自弃,而是以乐观的心态,以顽强的毅力坚持锻炼,自我调节。先生也天天陪我或走路,或打羽毛球乒乓球篮球等各类适宜的运动。为使我能长期锻炼,他还学起了太极拳。与此同时,双休日节假日大家庭外出旅游或调节我心情的活动不断丰盈着我的内心世界,悦愉着我的身心。小区里先生模范的待妻已是有目共睹,朋友也常常啧啧称赞。我从原先最严重时身体的东倒西歪,步履艰难,颤抖不停,到不断的腰背挺直,行走自如,让邻居熟人叹为观止,难以置信,他们发自内心的为我为先生为大家庭点赞!大学30周年的同学会上,同学们见我状况如此之好,对我先生及家人也大加赞美。现在,我又在接受徐院长的针灸治疗,已初显成效。有先生的一路执手,加上徐院长的针灸,相信奇迹一定会在我身上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