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革命老兵杨梅征大妈
2017-5-25
——自1983年与杨梅征大妈相识,至今已经34年了;
——自1983年至1993年,我与大妈的通信保持了10年;
——自1993年至2017年,我与大妈中断了24年的联系。
——当年大妈58岁,我27岁;
——今年大妈92岁,我61岁。
此次山西之行的主题就是要找到杨梅征大妈,如果她健在,那是万幸!如果她已经不在了,我想找到大妈的手稿,帮助大吗整理出来发表在网上。
完成大妈的夙愿,完成我对大妈的承诺。
一路上我都在想,大妈在世的可能不大了,如果找到大妈的儿女,如果找到大妈的手稿,我们可以在大妈的墓前举行一个简单的交接仪式,显得庄重,尊重、珍重。
4月21日晚我们赶到了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县城,找了一个小旅店,每人15元,电视、洗浴一应俱全,很干净。胡同口有一家刀削面馆,这是我来山西最想吃的一口。我说:
“一进入山西,由不得你爱不爱吃醋,你不由得就喜欢上醋了!”
那俩老汉不信,我先把他俩领到隔壁小超市,一看满地的摞了三层的装醋的大塑料桶,弥漫着醋香。然后坐下来等待削面上桌,再看着餐馆里的吃客们,搅和着刀削面,尽兴地往碗里倒醋。我们仨都有点安奈不住了。
刀削面上桌后,倒醋、搅拌、吮吃。一股醋香,沁人心脾,反正醋不要钱,我们赞美着,争着往碗里倒着醋,小老板高兴了,连忙给我们端上一大碗醋说:“当饮料喝!”。原来这本地醋不是直酸的那种醋,略甜,醋香味儿很足。
入夜,我睡不着,想着大妈这一生,心生悲情,尤其大妈当年写的那首《墓志铭》:
我的墓志铭
写于1983年
日薄西山的光环,
照得我心中通红,
落日啊!
等等我,
我的金字塔还没有垒成。
让我将自己的骨灰,
浇肥一小块大地的田土吧!
开一朵谷粒的小花,
作为我的墓志铭。
我蒙着头轻轻地啜泣起来。
大妈对我的期望值太高了,孰不知那时候发表个东西多么不容易。我是轻易不敢承诺人的。我能承诺的就是我可以帮大妈整理原稿,抄写原稿。同时希冀河师大中文系的80级的学生黎枫,河北蠡县文联的兰允能帮上忙。已经列入大家的议事日程了。黎枫决定84年暑假奔赴山西,住在大妈家,帮大妈写一部长篇抒情诗。
这时候黎枫那里出事了,以至于黎枫的父母把黎枫软禁了起来,禁止了黎枫的一切通信来往。从此我和黎枫失去了联系。看到找人的节目“@@@”,我也想通过那个节目同时找到山西的杨梅征大妈、河南的黎枫、四川的舒晴。以期在那个节目里有个团聚。
可能我的找人条件太一般了,杨梅征大妈的地址太详细了。
而我为什么与大妈失去联系了呢?1993年我抱着一展宏图的决心带着一个很好的项目回到我最熟悉的许昌,开始办工厂,然而一开始计划的资金没有及时和足额到位,就这样匆匆干了起来,结果把我深深地陷了进去,17年5次创业,历时24年的折腾,在此不过多地说了。
写作、创作、联系都中断了。
在煎熬、坚持、挣扎中度过了生命中的24年。
一直在忙碌,
一直在“拼搏”,
一直想联系,
一直想一旦告一段落立马联系,
一直没有那个“段落”,
一直遗憾着,
一直自责着。
今年退休,第一个想到的是杨大妈!
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后西常公社、后西常大队。这是大妈的通信地址,记忆非常深刻。
4月22日早上在长子县长途汽车站路边吃的小米粥,包子。那小米粥稠得能用筷子挑起来,然后给你夹上一大块头子炒土豆丝。
我们说:“来三碗小米稀饭。”
卖家说:“没有小米稀饭,有小米粥。”
我们说:“就是你那锅里的小米稀饭。”
卖家说:“我那锅里的是小米粥。”
“好好好!就要你那小米粥!”
炒土豆丝放酱油了,红红的,以为是咸菜呢。
边吃边打听后西常村,语言不通,都听不懂,都不知道。于是我马上回车上把大妈的地址写了下来,仍然没有人知道。
只好依靠“导航”了,按导航的引导来到一条封闭维修的道路上,问路,一个女的好心工作人员说:“赶快过,一上班就不让过了!”颠颠簸簸,坎坎坷坷。路过“后西常乡”,心想大妈当年每每给我寄信都要跑到几里外的公社,真不容易。
一路心情忐忑,想象着大妈肯定不在了,想象着大妈的墓志铭,心情十分沉重。进了后西常村,很干净,都是新盖的高高大大的房子、院落。来到十字路口,向一老汉出示那张写有地址姓名的纸张。
老汉说:“找杨梅征呢?前边不远的那个院子!”
我战战兢兢地问:“人还在吗?”
老汉说:“活着呢!92岁了,他老伴死了十几年了。”
还活着!我立马兴奋起来,立马回到车边告诉垂静和松山。在老汉的领导下,来到一个院落跟前,干干净净的院落,大铁门紧紧地关着,敲门,没人应,隔壁院里的一妇女出来说:“搬城里他大儿子那里啦!”
大妈青梅竹马的情人,牺牲在抗#援#的前线,大妈后来嫁给了本村的一老实憨厚的农民后生,生有六个子女,前两个在自#灾害时期卖了。大妈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这个村度过的。80年代还是本村的首户。那时老人家欲办一个木材加工厂,还特意邀请我来当厂长呢。
从大妈的两小无猜的牺牲,大妈就抱定一个决心:把他们的爱情故事写成小说,写成诗集。写了很多,有一定的文学基础,但是离发表水平还有距离。
费了一番周折,联系到了大妈的儿子,回到了县城,来到了大妈家,见到了大妈。在我的眼里大妈还是1983年我们见过一面时的那样。但是大妈不太认识我了,我毕竟是一个沧桑感十足的老头子了。
“你是王振江?”
“你今年多大了?”
“你就是那个和我通信的振江?”
当年,大妈一直想认我当干儿子呢,我们约定:做文学母子。
我一一回答着,说明了我的来意。大妈立马站起来说:
“走!跟我回家去,我给你拿稿子!”
大妈的那些手稿都放在老家。来儿子这里,找了个保姆每天跟着。大妈一直嚷嚷着要走,要到河南,要到许昌。让大妈的家人一头雾水,这回明白了,原来是要找我呢。
考虑大妈的年龄,不能很折腾,不能过劳,我留下了通信地址、电话,希望大妈的家人日后把他老人家的手稿给我寄过来,然后我专心致志地帮大妈整理出来,发表在网站上。
大妈的思路、思维都很清晰,还给我朗诵了新写的诗。
临走我们娘俩紧握着手,来个拥抱,四目相望,泪水涟涟,都知道这可能就是最后一面,就是永别。
站在胜利的巅峰与尊严握手
九十二岁老兵杨梅征
笔名:朽朽
2017-2-17
青梅竹马的未婚夫,
在抗美援朝中牺牲,
生命中的不幸,
像一道闪电,
撕破天空,
却也会照亮大地,
对爱情的坚守,
是她的一份佛地和净土。
破碎的人生,
挣扎的灵魂,
沉痛的命运,
用美丽的诗去描绘,
渴望、坚忍、坚定。
沉痛的苦难,
无价的财富,
忠贞的爱情,
旷世的情缘。
自我的砝码,
空话是陷阱,
懦弱是死路,
眼泪是耻辱。
父母赐你生,
苍天赐你命,
翅膀赐你飞,
坚守是永恒。
站在胜利的巅峰,
与尊严握手,
歌生命永恒!
“振江!”
大妈从三楼的窗户里把身子探出来,摆着手喊道:
“明年我过93岁生日你一定来!”
怀念杨梅征大妈
您的文学儿子王振江
2019-11-2
没有悲伤,没有哭泣,没有悲痛,只有怀念!
静静思念,默默祈祷,低声默诵,只有回想!
文学母子,我有承诺,你有等待,千古奇缘!
今天蓦地感觉到了什么,想把大妈的,36年前写给我的《墓志铭》找出来重温,觉得在我的文稿里找比较麻烦,于是想在网络里找来得快,刚打了个杨梅征三个字,立即出现了大妈的相关视频,方知到大妈已经离世了,藉此特此怀念杨梅征大妈。
我的墓志铭
作者杨梅征
写于1983年
(这是杨大妈1983年送给我的一首诗,那年她58岁)
日薄西山的光环,
照得我心中通红,
落日啊!
等等我,
我的金字塔还没有垒成。
让我将自己的骨灰,
浇肥一小块大地的田土吧!
开一朵谷粒的小花
作为我的墓志铭
注(2018年5月24日):
1、我和杨大妈1983年通过我发表的文章认识,当年大妈已经是花甲之年,我们书信往来10年,结为文学母子;
2、1993年以后因为我下海经商流动性大与大妈失去联系;
3、当年大妈希望我能帮助她修改文稿。我曾给大妈一个承诺:愿意帮助他老人家整理她的手稿;
4、为了这个承诺2017年4月23日我退休后第一件事是到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后西常村找到大妈完成我的承诺;
5、这年大妈已经92岁,仍然相信我会来找她,这一等就是在毫无音信中等待了25年。
6、我赞美!我歌颂!我感动!伟大的友情!伟大的等待!伟大的承诺!伟大的信任!
7、若有可能,将大妈的忠贞爱情,革命事迹拍成一部感人至深的电视剧。期望有缘遇上感兴趣的编剧和电视剧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