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圈子,大声音!呼朋引伴网聚部落!
创建新部落?
天涯部落 > 小说家园 [我要发帖]
字体:
边距:
背景:
还原:
熬 菜 作者:王振江38307 2017-1-12 河南的大部分家庭过年基本上都是吃熬菜,不会七碟八碗的吃桌菜,熬菜也就是烩菜,大杂烩,什么都有。年二十六就开始过油,把鸡、鱼、肉、藕等等都用油炸上一遍,再炸一些各类的丸子,再炸一些豆腐片(上述食物是在没有冰箱的的条件下便于储存)。把好面馍蒸得足足滴,然后从初一到十五就什么也不干了,歇、玩、串门、喝酒、打麻将、逛街。 河南大部分农村,没有围在一张桌子上吃饭的习惯。一个村庄可以有若干个“饭场”,到饭点了,人们都端着各自的饭菜来到饭场,蹲在那里吃饭,边吃边聊,国家大事、世界大事、村上大事、最新的稀罕事都是通过饭场传播出去的。 我家在河南许昌郊区王月桥这个地方的许禹铁路筹建处住了7年,我家东边院墙外边就是宏昌家的后地,宏昌在市二中上学,平时我们也经常一路去上学,因为住的只隔了一堵墙,我和宏昌的来往也比较密切。 河南农村过年时一般都是吃熬菜,大年初一宏昌会端上一大碗熬菜到村里的饭场吃饭。那时候每个村庄都有饭场,一个村的人各端着自家的饭在饭场吃饭。这时的饭场也成了新闻发布中心,信息交流中心。每逢开饭的时间,到饭场准能找到宏昌,看见饭场里的人们都端着一大碗熬菜,翻动着碗里的粉条、肉片、炸鱼块、炸豆腐片、炸藕条、萝卜馅肉丸子、黄花菜、木耳、蘑菇、大白菜等等,还自言自语地说:“想吃肉了”于是把大肉片子塞进了嘴里; 那个说“想吃豆腐了”于是就把豆腐片塞进了嘴里; 也有的说“想吃藕了”于是就把炸藕条往嘴里一塞“嘎巴”一声咬下去,然后便是“格叽格叽”的咀嚼声,整个饭场一片“唏里哈啦”的吃饭声音,太有诱惑力了! 曾几何时,每逢过年宏昌家的咱娘,就会端上一大碗熬菜隔着院墙喊我的名字,给我家送来冒尖的一大碗熬菜。我家也会用宏昌家的碗装满我家的特色炒菜回敬过去。 这是我第一次吃到的河南特色熬菜,现在想起来,河南的熬菜真是一绝,即绿色又健康环保,又简洁又丰富多样。我看真应该好好地保留推广! 在以后我下乡的日子里,以及到过的许多地方都经历了类似饭场的生活,也练就了磕蹴的功夫,一蹲就是个把小时,尤其是当工人,焊接,蹲的功夫一定要过硬的。 熬菜简便,好吃,成了河南人各种活动的首选,婚丧嫁娶,重大集体活动,蒸馍、熬菜成了唯一。 今年我得了孙女,一家的工作重心都集中到了孙女的身上了,这个年需要我一个人在家过了,我决定顿顿吃熬菜。我还交代儿子: “忙不过来,你们这边的几口人就吃熬菜啊!”
作者:王振江38307 2017-1-12 河南的大部分家庭过年基本上都是吃熬菜,不会七碟八碗的吃桌菜,熬菜也就是烩菜,大杂烩,什么都有。年二十六就开始过油,把鸡、鱼、肉、藕等等都用油炸上一遍,再炸一些各类的丸子,再炸一些豆腐片(上述食物是在没有冰箱的的条件下便于储存)。把好面馍蒸得足足滴,然后从初一到十五就什么也不干了,歇、玩、串门、喝酒、打麻将、逛街。 河南大部分农村,没有围在一张桌子上吃饭的习惯。一个村庄可以有若干个“饭场”,到饭点了,人们都端着各自的饭菜来到饭场,蹲在那里吃饭,边吃边聊,国家大事、世界大事、村上大事、最新的稀罕事都是通过饭场传播出去的。 我家在河南许昌郊区王月桥这个地方的许禹铁路筹建处住了7年,我家东边院墙外边就是宏昌家的后地,宏昌在市二中上学,平时我们也经常一路去上学,因为住的只隔了一堵墙,我和宏昌的来往也比较密切。 河南农村过年时一般都是吃熬菜,大年初一宏昌会端上一大碗熬菜到村里的饭场吃饭。那时候每个村庄都有饭场,一个村的人各端着自家的饭在饭场吃饭。这时的饭场也成了新闻发布中心,信息交流中心。每逢开饭的时间,到饭场准能找到宏昌,看见饭场里的人们都端着一大碗熬菜,翻动着碗里的粉条、肉片、炸鱼块、炸豆腐片、炸藕条、萝卜馅肉丸子、黄花菜、木耳、蘑菇、大白菜等等,还自言自语地说:“想吃肉了”于是把大肉片子塞进了嘴里; 那个说“想吃豆腐了”于是就把豆腐片塞进了嘴里; 也有的说“想吃藕了”于是就把炸藕条往嘴里一塞“嘎巴”一声咬下去,然后便是“格叽格叽”的咀嚼声,整个饭场一片“唏里哈啦”的吃饭声音,太有诱惑力了! 曾几何时,每逢过年宏昌家的咱娘,就会端上一大碗熬菜隔着院墙喊我的名字,给我家送来冒尖的一大碗熬菜。我家也会用宏昌家的碗装满我家的特色炒菜回敬过去。 这是我第一次吃到的河南特色熬菜,现在想起来,河南的熬菜真是一绝,即绿色又健康环保,又简洁又丰富多样。我看真应该好好地保留推广! 在以后我下乡的日子里,以及到过的许多地方都经历了类似饭场的生活,也练就了磕蹴的功夫,一蹲就是个把小时,尤其是当工人,焊接,蹲的功夫一定要过硬的。 熬菜简便,好吃,成了河南人各种活动的首选,婚丧嫁娶,重大集体活动,蒸馍、熬菜成了唯一。 今年我得了孙女,一家的工作重心都集中到了孙女的身上了,这个年需要我一个人在家过了,我决定顿顿吃熬菜。我还交代儿子: “忙不过来,你们这边的几口人就吃熬菜啊!”
2017-1-12 河南的大部分家庭过年基本上都是吃熬菜,不会七碟八碗的吃桌菜,熬菜也就是烩菜,大杂烩,什么都有。年二十六就开始过油,把鸡、鱼、肉、藕等等都用油炸上一遍,再炸一些各类的丸子,再炸一些豆腐片(上述食物是在没有冰箱的的条件下便于储存)。把好面馍蒸得足足滴,然后从初一到十五就什么也不干了,歇、玩、串门、喝酒、打麻将、逛街。 河南大部分农村,没有围在一张桌子上吃饭的习惯。一个村庄可以有若干个“饭场”,到饭点了,人们都端着各自的饭菜来到饭场,蹲在那里吃饭,边吃边聊,国家大事、世界大事、村上大事、最新的稀罕事都是通过饭场传播出去的。 我家在河南许昌郊区王月桥这个地方的许禹铁路筹建处住了7年,我家东边院墙外边就是宏昌家的后地,宏昌在市二中上学,平时我们也经常一路去上学,因为住的只隔了一堵墙,我和宏昌的来往也比较密切。 河南农村过年时一般都是吃熬菜,大年初一宏昌会端上一大碗熬菜到村里的饭场吃饭。那时候每个村庄都有饭场,一个村的人各端着自家的饭在饭场吃饭。这时的饭场也成了新闻发布中心,信息交流中心。每逢开饭的时间,到饭场准能找到宏昌,看见饭场里的人们都端着一大碗熬菜,翻动着碗里的粉条、肉片、炸鱼块、炸豆腐片、炸藕条、萝卜馅肉丸子、黄花菜、木耳、蘑菇、大白菜等等,还自言自语地说:“想吃肉了”于是把大肉片子塞进了嘴里; 那个说“想吃豆腐了”于是就把豆腐片塞进了嘴里; 也有的说“想吃藕了”于是就把炸藕条往嘴里一塞“嘎巴”一声咬下去,然后便是“格叽格叽”的咀嚼声,整个饭场一片“唏里哈啦”的吃饭声音,太有诱惑力了! 曾几何时,每逢过年宏昌家的咱娘,就会端上一大碗熬菜隔着院墙喊我的名字,给我家送来冒尖的一大碗熬菜。我家也会用宏昌家的碗装满我家的特色炒菜回敬过去。 这是我第一次吃到的河南特色熬菜,现在想起来,河南的熬菜真是一绝,即绿色又健康环保,又简洁又丰富多样。我看真应该好好地保留推广! 在以后我下乡的日子里,以及到过的许多地方都经历了类似饭场的生活,也练就了磕蹴的功夫,一蹲就是个把小时,尤其是当工人,焊接,蹲的功夫一定要过硬的。 熬菜简便,好吃,成了河南人各种活动的首选,婚丧嫁娶,重大集体活动,蒸馍、熬菜成了唯一。 今年我得了孙女,一家的工作重心都集中到了孙女的身上了,这个年需要我一个人在家过了,我决定顿顿吃熬菜。我还交代儿子: “忙不过来,你们这边的几口人就吃熬菜啊!”
举报 2017-01-12 13:32:27 评论
举报 2017-01-12 15:58:42 评论
举报 2017-01-12 16:22:31 评论
举报 2017-01-12 20:05:39 评论
举报 2017-01-12 20:09:16 评论
举报 2017-01-13 10:46:32 评论
举报 2017-01-13 10:45:29 评论
请遵守天涯社区公约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