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圈子,大声音!呼朋引伴网聚部落!
创建新部落?
天涯部落 > 小说家园 [我要发帖]
字体:
边距:
背景:
还原:
与年有关的记忆-辞灶 作者:会飞的鱼cM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是小年,我们家乡叫做“辞灶”,记忆里故乡“辞灶”是很讲究的。一般辞灶的日子是农历腊月二十三,老人们说“庄户三,买卖四”,故乡在农村,务农为生的人占大多数。但是做生意或者家里有外出未归的,就必须在腊月二十四这一天辞灶。 老话讲辞灶就是灶王爷上天庭去汇报这一年的工作,灶王爷要在大年三十的晚上才能回家,我们大年三十晚饭也是吃饺子,叫做“迎神,”这个神指的就是灶王爷。 记得小时候辞灶当天,家里的柜橱箱桌都会挪到院子里,母亲包着方头巾,长长的竹竿上帮一个扫把,仔细的清扫屋顶和墙角,我常常为蜘蛛结了一年的网遭到破坏而叹息,也会心痛被撕成一缕一缕的旧年画,小时候我不止一次珍藏过这些被母亲淘汰的东西,只是如今都不知零落何处了…… 母亲大概要忙活到午饭以后,清扫过的屋子明快起来,原本熏得很暗的墙壁上,留下扫帚划过的一道道痕迹。屋顶垂下来那些蜘蛛网不见了,房梁上“上梁大吉”这四个字又隐约可见,那些熏成咖啡色的高粱秸密密的排列着,我又可以望着屋顶,想象着外面的天空了。 下午,一家人都会忙得不可开交,要帖年画,贴窗花,还要把抬到院子里的家什各就各位。母亲从买来的灶王爷年画上仔细地剪下最上面的小马,我看见母亲虔诚的把那小纸条放进米缸。我曾悄悄地问父亲那是为什么?父亲说母亲在给灶王爷喂马,时至今日我依然不明白,喂马为什么要放进米缸而不是放在草丛?不过这样的问题我一直没问过,或许一直以来我都清楚,就是问了也不会有答案。 母亲开始烧水的时候就不断地嘱咐我们,吃饭的时候少说话,或者尽量不说话,每当这个时候我都莫名的紧张,亦或许是对冥冥中神灵的敬畏罢。 母亲煮好饺子一碗一碗盛好,灶台上,供桌上都摆上饺子,父亲和哥哥到门外放鞭炮,母亲从米缸里掏出灶王爷的小马,用三张纸钱包裹起来,卷成一个长长的纸筒,在供桌前点燃之后,对着盘旋的纸灰,在木香缭绕中虔诚的跪拜,嘴里念念有词,无非是请求灶王爷在玉帝面前多说好话,希望在新的一年里,一家人健康平安之类的吉利话。 父亲和哥哥放完鞭炮,母亲的跪拜仪式也基本结束,一家人开始吃饺子。饭后父母会郑重的嘱咐我们,辞灶了就是要过年了,以后不可以吵架,说话不可以带“死”字,就连撑死,饿死,烦死都不许说,还特别叮嘱我,任何情况下都不可以哭鼻子。 回到故乡人“辞灶”过后,从这天开始回到家中的人没有特殊情况,就不可以再外出,一家人欢天喜地的备年货,准备迎接新年。
作者:会飞的鱼cM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是小年,我们家乡叫做“辞灶”,记忆里故乡“辞灶”是很讲究的。一般辞灶的日子是农历腊月二十三,老人们说“庄户三,买卖四”,故乡在农村,务农为生的人占大多数。但是做生意或者家里有外出未归的,就必须在腊月二十四这一天辞灶。 老话讲辞灶就是灶王爷上天庭去汇报这一年的工作,灶王爷要在大年三十的晚上才能回家,我们大年三十晚饭也是吃饺子,叫做“迎神,”这个神指的就是灶王爷。 记得小时候辞灶当天,家里的柜橱箱桌都会挪到院子里,母亲包着方头巾,长长的竹竿上帮一个扫把,仔细的清扫屋顶和墙角,我常常为蜘蛛结了一年的网遭到破坏而叹息,也会心痛被撕成一缕一缕的旧年画,小时候我不止一次珍藏过这些被母亲淘汰的东西,只是如今都不知零落何处了…… 母亲大概要忙活到午饭以后,清扫过的屋子明快起来,原本熏得很暗的墙壁上,留下扫帚划过的一道道痕迹。屋顶垂下来那些蜘蛛网不见了,房梁上“上梁大吉”这四个字又隐约可见,那些熏成咖啡色的高粱秸密密的排列着,我又可以望着屋顶,想象着外面的天空了。 下午,一家人都会忙得不可开交,要帖年画,贴窗花,还要把抬到院子里的家什各就各位。母亲从买来的灶王爷年画上仔细地剪下最上面的小马,我看见母亲虔诚的把那小纸条放进米缸。我曾悄悄地问父亲那是为什么?父亲说母亲在给灶王爷喂马,时至今日我依然不明白,喂马为什么要放进米缸而不是放在草丛?不过这样的问题我一直没问过,或许一直以来我都清楚,就是问了也不会有答案。 母亲开始烧水的时候就不断地嘱咐我们,吃饭的时候少说话,或者尽量不说话,每当这个时候我都莫名的紧张,亦或许是对冥冥中神灵的敬畏罢。 母亲煮好饺子一碗一碗盛好,灶台上,供桌上都摆上饺子,父亲和哥哥到门外放鞭炮,母亲从米缸里掏出灶王爷的小马,用三张纸钱包裹起来,卷成一个长长的纸筒,在供桌前点燃之后,对着盘旋的纸灰,在木香缭绕中虔诚的跪拜,嘴里念念有词,无非是请求灶王爷在玉帝面前多说好话,希望在新的一年里,一家人健康平安之类的吉利话。 父亲和哥哥放完鞭炮,母亲的跪拜仪式也基本结束,一家人开始吃饺子。饭后父母会郑重的嘱咐我们,辞灶了就是要过年了,以后不可以吵架,说话不可以带“死”字,就连撑死,饿死,烦死都不许说,还特别叮嘱我,任何情况下都不可以哭鼻子。 回到故乡人“辞灶”过后,从这天开始回到家中的人没有特殊情况,就不可以再外出,一家人欢天喜地的备年货,准备迎接新年。
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是小年,我们家乡叫做“辞灶”,记忆里故乡“辞灶”是很讲究的。一般辞灶的日子是农历腊月二十三,老人们说“庄户三,买卖四”,故乡在农村,务农为生的人占大多数。但是做生意或者家里有外出未归的,就必须在腊月二十四这一天辞灶。 老话讲辞灶就是灶王爷上天庭去汇报这一年的工作,灶王爷要在大年三十的晚上才能回家,我们大年三十晚饭也是吃饺子,叫做“迎神,”这个神指的就是灶王爷。 记得小时候辞灶当天,家里的柜橱箱桌都会挪到院子里,母亲包着方头巾,长长的竹竿上帮一个扫把,仔细的清扫屋顶和墙角,我常常为蜘蛛结了一年的网遭到破坏而叹息,也会心痛被撕成一缕一缕的旧年画,小时候我不止一次珍藏过这些被母亲淘汰的东西,只是如今都不知零落何处了…… 母亲大概要忙活到午饭以后,清扫过的屋子明快起来,原本熏得很暗的墙壁上,留下扫帚划过的一道道痕迹。屋顶垂下来那些蜘蛛网不见了,房梁上“上梁大吉”这四个字又隐约可见,那些熏成咖啡色的高粱秸密密的排列着,我又可以望着屋顶,想象着外面的天空了。 下午,一家人都会忙得不可开交,要帖年画,贴窗花,还要把抬到院子里的家什各就各位。母亲从买来的灶王爷年画上仔细地剪下最上面的小马,我看见母亲虔诚的把那小纸条放进米缸。我曾悄悄地问父亲那是为什么?父亲说母亲在给灶王爷喂马,时至今日我依然不明白,喂马为什么要放进米缸而不是放在草丛?不过这样的问题我一直没问过,或许一直以来我都清楚,就是问了也不会有答案。 母亲开始烧水的时候就不断地嘱咐我们,吃饭的时候少说话,或者尽量不说话,每当这个时候我都莫名的紧张,亦或许是对冥冥中神灵的敬畏罢。 母亲煮好饺子一碗一碗盛好,灶台上,供桌上都摆上饺子,父亲和哥哥到门外放鞭炮,母亲从米缸里掏出灶王爷的小马,用三张纸钱包裹起来,卷成一个长长的纸筒,在供桌前点燃之后,对着盘旋的纸灰,在木香缭绕中虔诚的跪拜,嘴里念念有词,无非是请求灶王爷在玉帝面前多说好话,希望在新的一年里,一家人健康平安之类的吉利话。 父亲和哥哥放完鞭炮,母亲的跪拜仪式也基本结束,一家人开始吃饺子。饭后父母会郑重的嘱咐我们,辞灶了就是要过年了,以后不可以吵架,说话不可以带“死”字,就连撑死,饿死,烦死都不许说,还特别叮嘱我,任何情况下都不可以哭鼻子。 回到故乡人“辞灶”过后,从这天开始回到家中的人没有特殊情况,就不可以再外出,一家人欢天喜地的备年货,准备迎接新年。
知音:3
赏金:260
最高打赏: 安静的安安2016(100.0) 完颜洪烈穿越而来(80.0) 锦年旧梦(80.0) 我要上榜
最新打赏: 锦年旧梦 安静的安安2016 完颜洪烈穿越而来
举报 2017-01-25 18:37:10 评论
举报 2017-01-25 15:03:53 评论
举报 2017-01-25 15:02:03 评论
举报 2017-01-25 15:03:33 评论
举报 2017-01-25 15:03:00 评论
举报 2017-01-25 18:34:31 评论
举报 2017-01-25 17:21:08 评论
举报 2017-01-25 17:25:58 评论
举报 2017-01-25 20:22:22 评论
举报 2017-01-26 16:52:26 评论
举报 2017-02-07 15:45:31 评论
举报 2017-02-07 15:46:02 评论
举报 2017-02-07 15:46:26 评论
举报 2017-02-07 15:47:02 评论
举报 2017-02-18 05:30:36 评论
举报 2017-02-18 05:30:07 评论
请遵守天涯社区公约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