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章出处:http://weibo.com/p/1001603766461448490771
最近,关于转基因及其相关应用技术的安全性成为社会上的一个讨论热点,除了该领域的科学家之外,众多社会人士也各抒己见,分别发出支持或者反对的声音,一时间,人人皆谈转基因。在反对一方,原央视主持人崔永元先生最为活跃,俨然成为抵制转基因阵营的领军人物之一,甚至与中国农业大学柯炳生校长发起论战!然而,转基因作为一项新型科学技术,涉及农业、食品、人类健康等多个领域,为何反对阵营的领导者既不是基因领域的专家,也不是农业部或者卫生部的政府要员,而是崔永元先生呢?其何许人也?
为何崔永元先生的声音能这么响亮而有影响力?这需要从我们中国传统和现状的国情民情说起。我们的国家,传统上一直是一个重视文学的国度,历代朝野中的重要职位往往是文官主持;孝廉、科举等选拔方式针对的也主要是文人;“状元”一词,如无修饰,必“文”无疑;圣人贤人,除了武圣关羽、兵圣孙武等少数几个,其余基本都是“文”圣。从人民的记忆传承中也可以看到,文人墨客等古今大豪,任何百姓都可以脱口而出,有如满天繁星。合纵连横,上主天下大势;诗词歌赋,下导文章风流,文人古往今来都是风光无限。相反,能够从基础层面上推动社会和生产力发展的科学巨匠们,大家又能记住几个呢?可谓寥若晨星。我们中国历来就有文人说话,科学失声的传统,今日,有所改变吗?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又出现另一支特殊的人群——名人,同样具备灿烂的光环。影视界、演艺界、体育界,甚至主持界,都各自在荧屏上获得了大量的粉丝,烘托出了他们的光芒形象和深远的影响力。名人代言,已经成为推销产品和理念的重要方式之一。
认识了我国的传统和现状,就以理解崔永元先生为何在抵制转基因领域获得这样的影响力了,不是因为他做了多么深入的调查,他的调查能比国家力量的调研更有说服力?国家尚无定论,你就有结论了?在一个文人名人更有话语权,而同时科学失声的社会,崔永元先生同是文人和名人,还是原央视的重量级支持人,可谓光芒万丈。他和中国农业大学柯校长的转基因论战,表面上是他欠缺专业知识,似乎以短击长,有君子谦让之风,实乃挟传统文化之威,以己之长,击彼之短,深谙兵法,占尽便宜。口中三寸不烂舌,手上半尺春秋笔,极尽口诛笔伐之能,主导的是舆论而非佐证。
并非说同为文人、名人的崔永元先生不应该发表相关言论,而是有些人群在国人眼中天然就带有聚光灯、扩音器,其声之高扬能够完全盖过科学的真正声音!如果说转基因技术是一场精细严谨的科学论战的话,正反双方的科学家都在天平上放置砝码,成与败、利与弊、经济与安全,各项砝码的价值都会逐步一一体现,此谓衡量。而一把天平之外的大锤子,唯一的作用就是打破天平,让称量失败而非分出轻重。
我相信崔永元先生是为了大义去参与这场论战的,也是为了大义去调查转基因的,但同样是为了大义,也请您先歇歇吧。我们国人的科学素养,尤其是生物科学素养还不是那么的高,相对缺乏自我辨识的能力,大部分人只能听到那个更响亮的声音。舆论有时候是由音响导致的,而非真实的认知。请把聆听的权利还给大众,把声音和舞台留给真正从事转基因研究工作的正反双方科学家们,人民应该听到的是他们的声音。我们的传统文化中科学是相对失声的,在当代,还希望这样的传统继续吗?
文人的声音太强,自然是其中结症所在,但是科学的声音太弱,也是我们不能回避的现实和问题。为什么我们国家长期缺乏科学的声音?这个问题或者不是我的认知可以理解和解决的。
今年又逢甲午,思及120年前的那场战败和屈辱,甲午注定和其他的甲子会有所不同。当时是,我们输在炮弹吗?输在舰船武器吗?输在腐败吗?输在经济和体制吗?输在观念和思想吗?战败方是晚清政府还是全体国民的无知愚昧?在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今天,依然出现一只蜉蝣号令三军,挟舆论以令科学的状况。和120年前相比,我们真的有很大的进步吗?
美国的飞行器已经飞出了太阳系,火星就像他们家后花园一样爬满了星条旗的探测器;日本科学家几乎每年都在诺贝尔奖上有所斩获。这些科学背后的经济价值和军事价值简直无法估量,我们能够做到熟视无睹,视而不见?这和当年西方坚船利炮开到家门口之前又有什么区别呢?当然,我们也终于拿到诺贝尔奖了,文学奖!!!还是文人的声音啊。这是一种荣誉?抑或是一种悲哀?
今天,是生物科学的转基因技术被非科学的外来力量强势干扰了,那么明天呢?又该是哪个领域的新技术呢?下一个外行的领导者又会是谁?更可悲的是,做出干扰的人还自认为正在进行一项无比神圣的工作!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崔永元先生赢得了这场科学论战,那么,输掉的会是整个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