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部落

小圈子,大声音!呼朋引伴网聚部落!

创建新部落?

国际反腐面面观:总在"查漏补缺"的美国反腐制度

楼主:我是范永杰 时间:2014-12-07 09:26:47 点击:156 回复:10
脱水模式给他打赏只看楼主 阅读设置
  
国际反腐面面观:总在"查漏补缺"的美国反腐制度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布时间:2015-01-25 07:00 分享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 微信   美国历史上曾经贪腐横行。在长期的反腐探索与实践中,美国逐渐形成了一套适合本国国情的较为完备的廉政法律制度,这是美国反腐败的重要保证。这些制度通常比较具体细致,力图使每个公职人员都能“对号入座”,实践中也容易落到实处。美国从立国之初就意识到权力具有极强的腐蚀性,绝对的权力必然导致绝对的腐败,所以其廉政建设的核心理念就在于对权力的分散、制约和监督。法律制度的执行离不开文化的支撑,离不开社会的监督。美国人在日常生活中通常会比较注意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自觉排斥贪腐文化。   

  “镀金时代”腐败曾侵蚀到美国社会各个角落

  历史上美国曾经是一个腐败十分严重的国家。与大多数发达国家一样,美国腐败程度一度也与经济发展紧密相关。南北战争之后,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经过近半个世纪,美国社会经历了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由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急剧转型。在这个转型期,社会呈现两极分化,社会矛盾对抗加剧,人性堕落、道德沦丧。特别是19世纪后半期,权钱交易、政治腐败等丑恶现象应有尽有。学界把从南北战争之后到19世纪末这段腐败横行的时期称为“镀金时代”。“镀金时代”的腐败是社会性、全方位的腐败,几乎侵蚀到政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美国从国家层面大规模地治理腐败,进行廉政法律制度建设,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水门事件”。1972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共和党人派遣5名亲信潜入水门大厦的民主党总部安装窃听器,被当场抓获。国会很快介入此事的调查,但时任总统尼克松及其下属官员滥用职权,企图掩盖事实真相,拒不交出录音磁带和相关文件。后来官司打到最高法院。为免遭弹劾,尼克松于1974年8月9日宣布辞职。“水门事件”不仅导致尼克松下台,而且在美国朝野上下引发关于政府道德的大辩论,掀起一场政府道德革新运动。

  痛定思痛的美国被迫完善廉政建设机制  

  “水门事件”发生后,美国集中出台《政府道德法》等一批廉政法律制度,依法设立政府道德署、监察长办公室等一批廉政监督机构,逐渐形成一套相对完善、行之有效的廉政建设机制。

  《政府道德法》的颁布实施,成为美国现代公共道德管理演变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1989年,国会通过《道德改革法》,进一步加强了对政府官员的道德约束,并将官员离职后从业行为受限的范围扩大到国会议员和国会高级官员。1992年联邦政府道德署颁布《行政部门雇员道德行为准则》,在礼品、利益冲突、职权行使、兼职、职外活动等多方面做出详细规定。

  依据美国《政府道德法》,1978年联邦政府设立道德署。道德署直属总统领导,向总统和国会报告工作,署长由总统任命,由参议院批准,任期5年,不受总统任期影响和党派干预。联邦政府道德署是联邦政府道德建设的指导机关,联邦政府各部门都有自己的道德官员办公室,地方各州、市也设立了道德署或道德委员会。

作者 :嘟嘟嘴垂 时间:2017-01-11 10:27:04
  制度反腐,好!只别成度制反腐!
作者 :梨涡少年厥 时间:2017-01-11 13:16:32
  人心歪了制度再好也会被钻了空子
作者 :胡里不胡涂躺 时间:2017-04-04 20:18:14
  制度反腐,好!只别成度制反腐!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请遵守天涯社区公约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