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个家庭的吵架系数不同。
周日,几个老姿娘聚在一起聊家常。
A:哎,人家有老有小,圆圆满满的,我倒觉得自己成了多余的人。
B:你呀!怎么能有这样的思想!你该把自己当成家庭的一员……
C:咋了?怎么这样失落?
A:前天,他出门的时候就交代说,不回来吃午饭,媳妇淘米的时候就问我,咱爸回来吃饭吗?我就说,不回来,结果,十一点多,他就回来了,媳妇赶忙说,爸,你回来了,幸亏我下的米多,快过来吃饭吧!
C:这样不是很好吗?
A:可明明没有算他的份!
B:呵呵,这样子,做家公的心里不知道有多甜,还是媳妇好!
A:好是好,吃饭的时候,我就想看看,做媳妇的会说,会不会做,那知道她第一个盛饭,仍旧盛得满满的!
C:那么,最后,就是你这个做家婆的没得吃了!
A:是啊!你说窝火不窝火?
C:窝火!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媳妇能这样说,实属难能可贵……不过,如果是我碰到这种情况,我或许会说,你回来啦,我去多煮一碗面……
B:我却会说,你不是说不回来了吗?怎么死回来了?
C:咱们假定自己是那个交代不回来吃饭的人,听到这三种不同的话,会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B:肯定是A媳妇说的最好听……
A:但她说话失实,而且只说不做。
C:哈哈,你怎么死回来了?下一句可能就是,死父仔,我回来碍着你……然后就吵了。
A:我的说法比较接近B,但我会把死字去掉。
C:是啊,看似平常的事,平常的话,但效果不同,吵架系数也不同。
B:能吵架还好,问题是不吵架,把气憋着……
C:问题就在这里了,A不吵架,所以产生了这么大的失落感,这个叫做自伤。
A:伤不起啊!
B:其实,你的失落感是因为你在家庭中的位置摆不好。
C:对,这是一个长期影响的结果,不是一两件事所致。
A:哎,后妈难当啊!
B:潮汕有句俗语:惜落顺势,惜起倒刺,你惜后辈,合情合理,你别指望他们会惜你,亲生的尚且如此。
C:你呀!在关心别人的时候,应该学会关心自己。有些事换个角度,有些话换个说法,或许生活就会如秋叶般静美。
B:说到底就是降低吵架系数。